【本報台北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專班,今年將招收首屆十五名學生,聚焦培育技高機械群、電機電子群教師,公費生一年可受領十二點八萬元,畢業後需分發至偏鄉服務至少六年。
但師大教授也指出,公費金額已不合時宜,學生想脫離公費身分賠錢可謂相當容易,不與時俱進恐難吸引到學生。
台師大工教系公費專班採獨招制,開放統測機械群、電機電子群學生報考,考試第一階段篩選統測成績,第二階段為術科和口試,公費生取得教師證後,一一九學年分發服務。
根據公費待遇標準,一般公費生一年約十二點八萬。但師大內部教師表示,受領金額和三十年前相比約莫只漲了一倍,工教系以轉型取代停招,但公費制在當代卻無法吸引人,能否為技高留住教師人才並不看好。
業界薪資加倍
公費吸引力降
台師大科技與工程學院院長鄭慶民坦言,早年教師退休制度佳、薪資亦可,吸引很多清苦的優秀學生投入公費,但近年教職伴隨年金改革和薪資成長放緩,「出去僅領四萬多,何不去業界領七、八萬。」窮學生寧可辦學貸也不當公費生。
鄭慶民建議,公費金額應與時俱進提高受領額度,如每月提升至三萬,且提高公費待遇賠公費的成本也會大增;再者,應放寬限制,讓公費教師進修年限比照一般教師。
台師大師培學院院長林子斌也談到,公費生拿了錢但對其的要求也很多,很多公費生都被要求具雙專長,如數學加註資優專長,教程要多修四十八學分;分發偏鄉後,生活適應、交通要自己想辦法。
教育部也表示,去年二月修正辦法,將公費教師不得申請進修年限由四年減為三年,寒暑假期間進修不在此限。公費待遇將視社會變遷與實際需求適時調整補助與標準,以吸引優秀學生投入,已啟動「教育部師資培育公費制度」研究計畫,研究精進作為。
培育熱血教師
技高端仍看好
台師大工教系轉型為第一個技高教師培育公費專班,畢業後服務年限不得少於六年,公費專班對學生是否存有誘因,技高端有不同看法。有校長認為解約金若不高,畢業前恐有「解約潮」;但也有校長持樂觀態度。
大安高工校長楊益强認為,該公費制度雖讓面臨轉型的工教系解套,但分發學校有限制,還需綁定六年,恐讓學生選擇該系的意願大打折扣。楊益强提到,現在產業景氣好,念工科的學生若不是對教育很有熱忱,教職確實不是學生的首選。
不過,也不是所有老師都不看好該專班,中山工商校長李昱平就認為,工教系的轉型代表教育部、高教端願意正視高中職工業類科招不到老師的問題。
至於公費「綁六年」是否成為學生選擇的阻力,李昱平發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對於從事教職是篤定的,該系只要在篩選學生時確定其熱忱,在公費又相較更有保障的前提下,對學生來說不一定是次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