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水 威脅5成糧食生產 |2024.10.18 語音朗讀 7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辛巴威正發生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圖為村民從一個臨時水井取水。圖/美聯社全球水經濟委員會指出,全球逾20億人缺乏安全飲用水。圖為加薩一名兒童用塑膠容器喝水。圖/取自《衛報》官網巴西北部亞馬遜州近日受到乾旱影響,馬德拉河的河床見底。圖為居民在一旁收集飲用水。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最新一份報告稱,人類歷史上首次使全球水循環失去平衡。全球水經濟委員會(GCEW)在16日發布報告並警告,現在人類淡水來源已經不能再依賴降雨,且若對缺水危機毫無作為,恐使全球逾半數糧食生產在2050年底前陷入風險。全球水經濟委員會由荷蘭於2022年成立,旨在審視全球水文系統的狀況及對其管理方式的看法。該報告發現,全球近30億人口以及超過一半的糧食生產位於缺水問題日益嚴重的區域。歐洲南部、中國大陸東北部、印度西北部等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尤為脆弱。全球水經濟委員會報告區分「藍水」,指的是湖泊、河流和含水層液態水,以及土壤、植物儲存的水分,稱為「綠水」。綠水供應長期被忽視,但對水循環同樣重要,因為當植物釋放水蒸氣時,綠水會回到大氣,世界上大約一半的陸地降雨,就是來自生態系統中的健康植被,這些植被將水蒸發回大氣中並產生雲,然後順風移動。中國大陸與俄羅斯是這些「大氣河」系統的主要受益者,而印度、巴西是主要大氣河出口國。如中國經濟依賴烏克蘭、哈薩克及波羅的海地區的永續森林管理,巴西向阿根廷供應淡水也是如此。然而數十年來人類對健康植被造成的破壞,包括破壞溼地、砍伐森林,正在耗盡這些碳匯並加速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引發的熱量使景觀變得乾燥、溼度減少並增加火災風險。檢討碳排放 減少水源浪費研究警告,人類活動「正在改變土地和上方空氣的結構,導致氣候變暖,極端潮溼和乾燥現象加劇,並使風和降雨模式失去平衡」,必須重新檢視水資源管理與停止溫室氣體排放。此外,報告呼籲政府應正確評估水的價值,提高定價,阻止浪費,以及避免在缺水地區種植耗水作物和興建資料中心等耗水設施。科學家更強調,世界各國政府必須認識到水循環是共同利益,不只是因為跨越邊界的湖泊、河流,還因為大氣中的水可以傳播很遠的距離,因此一個國家所做的決定可能會擾亂另一個國家的降雨,世界各國應共同解決這個問題。水資源短缺 衝擊各國GDP這份報告也指出,如果不解決水資源短缺危機,到了2050年,富裕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可能平均萎縮8%,較貧窮國家的GDP則可能萎縮高達15%。根據該分析,提供補貼可能鼓勵過度用水,是導致危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除了森林砍伐和氣候變遷等常見因素,這份報告的作者還將水資源危機日益惡化歸咎於一個較少為人知的問題:會導致用水過度的政府補貼。報告說:「由於不合理的獎勵和不適當的政策,水經常管理不善。例如,對棉花和甘蔗的補貼,使全球最乾旱區域之一如南亞和中東也都栽種這些高耗水作物。全球每年在有害環境的農業補貼上至少花掉了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兆元),而扭曲性的補貼可能讓地下水每年損失掉13.2立方公里。相較下,美國農業每年用水也才1立方公里。」 前一篇文章 全球最小量子電腦 清大用1顆光子打造 下一篇文章 少子、老化加劇 台灣人口拉警報 估 2070 年剩 1497 萬人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5【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6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7如是說2025.07.0908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9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汪星人淨灘 守護海灘英雄 印度善意牆 傳遞溫暖與希望立體紙雕 復刻巴洛克風假髮藍色美景透心涼 撫慰人心陸人形機器人 翻轉全球政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