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需要綠電的廠商不能等!經濟部長郭智輝昨表示,台灣要蓋電廠面臨地方政府及群眾的不同意見,但國內需要綠電的廠商是不能等的,所以要為廠商尋找足夠可用的綠電,透過AIT處長谷立言的協助,尋求在鄰近國家包括菲律賓、日本蓋綠電電廠的機會,郭智輝相信在其他國家發展綠電,買來的綠電價格應該會低於發展本土綠電的困難。
發想階段 尚無具體進度
經濟部長郭智14日出席印太戰略智庫成立酒會時宣布,將在菲律賓設置電廠,把綠色電力帶回來台灣,昨日出席「TITAS 2024台北紡織展」開幕典禮,會後解釋,因為地方政府及民眾對設立電廠有不同意見,且廠商的綠電需求不能等,經濟部要幫助台灣廠商取得綠電,所以規畫在菲律賓蓋電廠,把電帶回來,把電帶回來的方法很多,透過船運或海底電纜都可以。
不過,目前還在發想階段,尚無具體進度,郭智輝說,不一定是找台電去海外蓋電廠,但會是由台電去買綠電接回來,他是看到新加坡要向澳洲買綠電,將建造海底電纜傳輸電力,澳洲到新加坡距離長4800公里,但菲律賓呂宋島距離台灣僅300多公里,「我們相信在其他的國家發展綠電,我們買到的綠電價格應該會低於在台灣發展的困難」。
郭智輝表示,綠電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將綠電運回台灣除了海底電纜外,還有船運。據了解,太陽光電是優先選擇,因開發較不受限,建廠速度也最快,菲律賓更接近赤道,日照量比台灣多,太陽光電效率高於台灣,已有太陽光電業者表達參與意願。
4大難題 業者呼籲三思
據指出,從菲律賓拉到台灣的海底電纜建置規畫,還沒有進一步研究,如果整體計畫可行,就會著手進行研究。以船運載回綠電方案,是指利用儲能船載回綠電,整艘儲能船就是一個行動電源,但主要用於港口供電,運輸電力成本會比海底電纜來得高。
有業者提出興建海底電纜不確定性高、遠赴海外設電廠捨近求遠、電纜送電會脆化國安及不符RE100精神等4大難題,呼籲經濟部三思。
一位資深太陽能業者表示,在海外設立電廠並不難,最難的是興建海底電纜的不確定因素非常高,經濟部應先排除當地饋線和海底電纜是否能順利取得或完成舖設等問題,否則還是無法將綠電送回台灣。
業者說,若政府真要解決台灣綠電不足的問題,應優先重視台廠在台灣興建太陽能或風力發展能加速進行,不應捨近求遠,跑到國外設立電廠再送回台灣。
此外興建海底電纜也牽涉國家安全,無疑讓對岸更輕易透過破壞電網,重創台灣產業及經濟發展。
再者,根據RE100的精神,是希望當地製造的產品能百分之百採用當地綠電,並非透過全球綠電調度或採購綠電憑證就能達標,為滿足企業邁向RE100的進程,政府應優先獎勵台灣發展綠電,而非由外輸入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