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邀請妙光法師(左2)、華美公司資深董事長趙元修(右2)、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副教授馬德偉(右1)進行英文論壇,由麻省理工學院歷史系教授鄧津華主持(左1)。圖/波士頓三佛中心提供
【人間社記者李苑嫣波士頓報導】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合作、趙廷箴文教基金會贊助,4日共同舉辦「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T.T. and W.F. Chao Distinguished Buddhist Lecture Series)英文論壇。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畫」總召集人妙光法師、華美公司資深董事長暨麻省理工學院校友趙元修、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副教授馬德偉擔任與談人。
主題為「Compassion and Self Compassion in Buddhism」(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由麻省理工學院歷史系趙氏廷箴懷芳東亞文明講座教授(T.T. and W.F. Chao Professor of Asian Civilizations, MIT)鄧津華主持。論壇在麻省理工Wong Auditorium舉行,吸引近200名來自各界的聽眾參與,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lissa Nobles特別出席支持。
與談人各從宗教、企業和學術的角度探討佛教中慈悲的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與應用。妙光法師強調慈悲不僅是同理心,而且是深刻理解自己與他人有著相同的痛苦,並付諸行動減輕彼此的苦難。
趙元修以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探討在企業管理中,如何結合運用慈悲與智慧。他強調單獨的慈悲可能會導致縱容,因此必須與智慧結合。
論壇中聽眾踴躍提問,其中有人問到在當前兩極分化的世界中,應如何培養慈悲心。與談者一致認為,雖然「慈悲」在社會中往往被忽視,但它卻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慈悲並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透過道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