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上周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打炒房,央行理事表示,央行下重手,是因為看到一些數據發現「不出手不行」。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中央銀行上周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打炒房,身兼央行理事的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昨表示,央行下重手,是因為看到一些數據發現「不出手不行」;對於可能殃及無辜,理監事會中有很多理事提醒,總裁楊金龍也知道,但認為「先做再說」,他相信接下來央行會盤點,例如房子是繼承取得,沒有銀行貸款者,應該就會排除。
張建一說,央行從聯徵中心及各銀行放款授信交叉比對,發現很多購屋族非自住比例很高,且銀行業放款過度集中在不動產,風險很高,央行擔心影響金融穩定。
再者,新青安炒房也有一大波很多都是2戶以上,真正有剛性需求年輕人反而買不到;最後,央行調資料發現國內銀行土融建授信過度集中一、兩家少數建商,銀行體系過度集中不動產,萬一國際發生不利情勢,這一、兩家建商無法交屋,造成像中國大陸的爛尾樓或呆帳,後果不堪設想。
張建一表示,根據央行提供多項房市資料及數據,「大家看了直搖頭」;現在情況有點像是建商、投資客、投機客集體炒房,央行不得不重視,當天會議也感覺到「總裁(楊金龍)滿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