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23日大規模空襲黎巴嫩,造成至少558人死亡、1835人受傷。黎巴嫩南部阿克比耶村,救援人員站在被轟炸的建築物廢墟上搜救(圖)。圖/美聯社
以色列23日大規模空襲黎巴嫩,造成至少558人死亡、1835人受傷。黎巴嫩南部民眾24日則往北逃難,造成首都貝魯特以南的達穆爾鎮大塞車(圖)。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東戰情急遽升高,以色列23日在24小時內空襲黎巴嫩境內逾1300個目標;根據路透報導,黎巴嫩衛生部長菲拉斯.阿比亞德24日表示,以色列對黎巴嫩的襲擊已造成558人死亡,其中包括50名兒童和94名婦女,另有1835人受傷。
美聯社報導,以色列23日的攻擊是自去年10月7日加薩戰爭爆發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攻擊行動,也是自2006年以色列與真主黨(Hezbollah)戰爭以來最致命的一次襲擊,讓以色列、黎巴嫩跨境局勢升級。
以色列稱 空襲是防禦措施
然而,以色列加強攻擊力道,真主黨卻矢言絕對不向壓力屈服。真主黨領袖納斯拉勒(Hassan Nasrallah)甚至放話挑釁,看以色列是否敢入侵黎巴嫩南部。報導指出,以色列如果真的進入黎巴嫩南部,即使取得勝利,也將陷入長久僵持。
《華爾街日報》報導,以色列軍方表示,主要針對黎巴嫩境內的什葉派基本教義民兵組織真主黨的軍事基礎設施發動攻擊,包括巡弋飛彈、中短程火箭、無人機,以及武裝分子。
知情的以色列官員透露,以色列23日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企圖狙擊真主黨高層領袖、南部戰線指揮官卡拉基(Ali Karaki);真主黨事後表示,卡拉基逃過一劫。
報導稱,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茲(Israel Katz)寫道,以色列「對全面戰爭不感興趣」,但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自我防禦」。以軍發言人哈加里(Daniel Hagari)表示,空襲將在短期內持續,呼籲黎巴嫩部分地區的居民遠離目標地區,但未透露地點。
五角大廈23日則表示,美國正在向中東增派部隊,可能同時駐紮2艘航空母艦,應對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升溫的衝突。
消極應對 美影響力受質疑
法新社23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聲稱「致力避免以哈戰爭演變為全面中東衝突」,但以色列近日大舉空襲黎巴嫩,顯示美國已對事態發展缺乏影響力。美國不願扣留對以軍援,也對以色列被控發動的暗殺等行動低調以對,可能讓以色列膽子愈來愈大。
多數人均認為,拜登政府不會對以色列採取重大手段,畢竟美國大選將至,此時採取重大行動將牽涉美國內政治風險。位於布魯塞爾的智庫「國際危機組織」美國部門主任漢納說,美國的政治時程(大選)已經影響以色列何時擴大對黎巴嫩行動的決策,這並非天馬行空的想像。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23日表示,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衝突不斷惡化,可能導致中東陷入全面戰爭。
23日抵達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則認為,以色列想要挑釁真主黨、藉此逼伊朗加入衝突,這將使中東地區爆發全面戰爭,警告其後果「無法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