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7月27日列入世遺。圖為7月26日,從景山上俯瞰北京中軸線當中的北京故宮。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27日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據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發布,「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
中國國家文物局表示,「北京中軸線」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及公共建築以及居中道路遺存等5大類遺存共同組成,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與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範式,展現中國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規畫傳統,見證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
「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構成要素為: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壇、永定門,遺產區面積589公頃,緩衝區面積4542公頃。
中國國家文物局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可「北京中軸線」符合世界遺產標準3、標準4,認為「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畫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畫史作出了重要貢獻(標準3);「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成熟階段的傑出典範,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標準4)。
日本境內 最大金礦產地
除了大陸,日本新潟縣「佐渡島金山」27日也獲UNESCO同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日本第21項世界文化遺產,若包括自然遺產在內,則是第26項世界遺產。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在全球礦山發展機械化的16世紀到19世紀,「佐渡島金山」(佐渡金礦)以傳統手工業發展成日本境內最大的金礦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