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校是三好校園」,高雄市龍華國中學務主任黃思綺(右起)、高雄市鳳西國小校長古信鳳、台中市安和國中校長柯瓊華與談,主持人為彰化縣埔鹽鄉南港國小校長陳妙花。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舉辦「2024年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7月6日開營典禮,慈容法師(前排左8)、依來法師(前排左7)、有容法師(前排左6),與營隊主席吳欽杉(前排右8)等250名教師合影。圖/人間社記者趙啓超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舉辦「二○二四年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六日至八日於佛光山展開,共兩百五十名教師參與。今年主題「三好校園GO GO GO」,除安排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還有「認識三好校園」、「感恩、惜福與回顧」教學活動等課程,透過實際案例經驗分享,互相學習交流,樹立起「三好校園」文化。
六日於雲居樓二樓舉行開營典禮,禮請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致詞,提醒大眾「習慣」很重要,為人師表自身更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言語、態度,將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隨後,主席暨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教師總召吳欽杉,說明環境、佛門禮儀等。
活動期間有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堂主依照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有容法師,各區教師召集人范鴻英、林明珠、郭明傳,以及各教師分會會長等貴賓與會。
教育不忘初心 生活不變隨緣
慧傳法師以從事教育多年來的心得分享「建立教育界生命的春天」,他引用星雲大師《怎樣做個佛光人.佛光人第十三講》之教導,化為自身對教育的體會「對教育要不忘初心、對校務當不請之友、對人我要不念舊惡、對生活當不變隨緣」。慧傳法師說,對教育要不忘初心,必須要認清自己的初衷、認清教育的目標、認清老師的角色、認清學生的個性。
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洪蘭談「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說明在AI瞬息萬變的時代,不能再用過去的方式教育孩子,他們需要創造力和快速收取資訊的能力,「學習始於出生的第一天,而非上學的第一天」。教孩子從好習慣教起,父母制定規矩並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反而會形成規範,讓他們有安全感。
「我的學校是三好校園」課程,由高雄市鳳西國小校長古信鳳、台中市安和國中校長柯瓊華、高雄市龍華國中學務主任黃思綺,分享推動的初衷和轉變,主持人為彰化縣埔鹽鄉南港國小校長陳妙花。
「翻轉生命的故事──教學實況」,邀請典範教師台北市立新民國中教務主任兼總務主任徐為紘、新北市頭前國中學務主任蕭豐男、和美實驗學校實習輔導主任蕭世宏,分享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專長,鼓勵弱勢或特殊學生發揮潛能,翻轉生命,主持人為生命教育講師李淑芳。
發揮學生潛能 翻轉孩子生命
八日最後一天課程,進行「感恩、惜福與回顧」教學活動,以及綜合座談和結營典禮。綜合座談與結營典禮,由吳欽杉,以及各區教師召集人北區范鴻英、中區林明珠、南區郭明傳主持,帶領與會者分享三天兩夜研習營的收穫與感想。
台中市東園國小校長湯正茂表示,與佛光山的因緣來自「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他也因此開始閱讀星雲大師著作,希望從「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讓每個孩子在幸福快樂中成長。台北市關渡國中主任王安壽說,有句話讓他印象很深刻,那就是只要是好話,不要吝嗇說出來,說不定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來自馬祖的介壽國中小教師陳曉琴首次參加,他提及慧傳法師開示「老師沒有灰心的權利,要嘗試各種方法」的一番話,讓他更有信心面對學生。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林明傑,以輔導犯罪者的經驗,認為「三好」是很好的輔導方式,尊重自己與尊重別人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