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宸/嘉義縣灣內國小二年甲班
「明天帶你們去『焢窯』。」我跟哥哥聽得一頭霧水,不知道媽媽在說什麼,她接著又說:「『焢窯』是早期農業社會一種烹飪方式,我帶你們去雲林縣水林鄉開開眼界。」
一到活動會場,我們忙著幫爸爸挖土、拿土塊、搬木材、造土窯,但因為我們經驗不足,土塊不夠穩固,堆到一半整個土窯就垮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只好重新再來一次。生火成功後,我們把窯烤到焦黑,爸爸說:「我們要利用窯的高溫來悶熟食物。」我們放了地瓜、玉米、雞蛋,希望中午能有美味的食物享用。
等待的時間,我還參加了闖關活動,也欣賞了樂團表演,還練習堆一個小土窯……等了好久,終於可以開窯了!挖取食物的時候就像在土堆裡尋寶,我們小心翼翼的把土撥開,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把食物挖破了。最後,好多玉米跟雞蛋被我們烤焦了,但是金黃香甜的地瓜很好吃,我們吃得津津有味。
雖然參加完活動後,我們變得灰頭土臉,全身髒兮兮,但我下一次還想再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