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海歸返國後發現,不少用人單位更樂於聘用大陸頂大畢業的學生。圖為北京清華大學15日舉行的校園招聘活動。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1978年12月16日,中美同時宣布兩國將於隔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當年12月26日,50名首批中國大陸留學人員,趕在中美正式建交前搭機從北京前往美國。
過去這40多年,到海外名校深造,一直是不少大陸年輕學子的夢想。除了開拓視野,取得海外名校畢業證書,更是一份更好的工作機會和薪資保證,這些遠赴海外留學「鍍金」歸國者甚至被稱為「海歸」。然而這幾年,海歸的光環卻快速褪色,網上甚至形容「留學百萬,月薪三千」,海歸何以變成如今許多人口中的「海廢」?
留學開銷龐大 回本時間延長
在美國的大陸學生人數,在2019至2020學年新冠疫情期間,曾達37萬人的歷史新高。但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早前發布《2023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22至2023學年,大陸留美學生總數已經降至28萬人。
有分析將大陸留美人數減少的原因歸咎於新冠疫情。但數據顯示,疫情前,大陸赴美留學生的數量就已觸及天花板。2017年到2019年,美國的大陸留學生每年增加的人數都不超過7000人,比起過去每年逾萬人已有不小差距。
大陸青年學子不再熱中出國留學,「投資報酬率」愈來愈差是關鍵因素。上海《解放日報》指出,美國公立大學學費相比,2002年平均上漲了170%至211%,而私立大學也漲了144%。
生活費加上學費,目前1年的平均美國留學成本約人民幣56.8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50萬元),在一些消費高的城市還不止。
《山東商報》近日則報導,一名網友分享赴英留學3年,花了近人民幣200萬元(約新台幣880萬元),回國後只找到一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這也意味著,留學「回本」的時間被延長。以3年制的學位課程為例,過去回本的時間約5.57年,現在則拉長為8.33年。
經歷不具優勢 找工作難度升
這名網友說,「原本以為海歸找工作不成問題,結果面試的公司更傾向於大陸國內重點栽培的頂尖名校(985、211)……」《山東商報》稱,在大陸社交媒體上,類似的感慨不是一例兩例。
上海《解放日報》指出,海歸經歷在大陸職場已經沒有特別的優勢。對留學生傾向性最高的職業,如留學輔導、語言培訓、翻譯等崗位,這幾年因為行業發展或大環境影響,機會也變少了。
此外,美中關係持續惡化,也影響到大陸民眾赴美留學的意願。《紐約時報》報導,大陸的宣傳經常將美國描述為犯罪猖獗的危險國家,許多大陸人也對愈來愈多有關被美國拒簽或抵美入境時遭到盤問的報導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