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日本大阪公立大學研究團隊24日於《科學》雜誌發表研究,探測到30年來射向地球的「最大規模宇宙射線」,並將其粒子命名為「天照」(Amaterasu)。
2008年,由大阪公立大學南部陽一郎物理研究所主導,集結日本、美國與俄羅斯等八個國家地區組成團隊,在美國猶他州西部沙漠部署的望遠鏡探測陣列,定期觀測來推定宇宙射線能量。
2021年,計畫主持人藤井俊博(Toshihiro Fujii)進行例行檢查發現探測器受到某種超高能量撞擊,經過進一步測量發現與超級宇宙射線的結果一致,能量水準高達244兆(EXA)電子伏特,僅次於1991年測得的史上最大宇宙射線「天啊粒子」的320兆電子伏特,科學家以日本神話最高神祇「天照」為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