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4)阿里山森林鐵道與皇室專列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11.10
635觀看次
字級
十字路火車站與文化櫥窗 1931年,阿里山森林火車十字路站的鄒族人,以傳統禮儀歡迎訪客。森林火車深入鄒族傳統領域,森林開發影響到他們的生計和生活環境,但同時也帶來新的工作機會。鄒族傳統服飾、舞蹈、飲食等,逐漸走向觀光化,成為原住民的文化櫥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花車車廂豪華裝潢 1925年,日本皇族秩父宮雍仁親王所搭乘的台灣鐵道火車花車車廂,乃皇族、台灣總督、民政長官來台灣巡視時所搭乘的高級車廂。1904年、1913年各生產一輛,車廂內部裝潢極為豪華,有客廳、臥室、餐廳、衛浴設施等等,猶如總統級套房。當時一般台灣人根本沒有機會見到如此高級的車廂,這張紀實照片可說十分珍貴罕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眠月線驚險的高架路橋 1931年,阿里山運材火車穿越高架木橋,險象環生,蔚為奇觀。日本當局開發多條鐵道支線,穿越險峻的叢山峻嶺時則需架設高架木橋,照片中眠月線的高架木橋高度超過20公尺,是阿里山鐵道最高的木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皇室專列行進中的珍貴畫面 1929年,日本皇族東伏見宮依仁親王妃周子搭乘的皇室專列(御召列車)剛穿越下淡水溪鐵橋。此張照片從後方拍攝,捕捉了乘客跟著火車行駛的特殊視角,留下日本時代台灣鐵道列車行進的珍貴畫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阿里山森林火車與千年神木 1929年,阿里山森林火車穿過千年神木下方,構成優美的景致,也成為台灣知名地標之一。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後,就開始勘查山區資源,發現阿里山高山區有大片檜木森林,樹齡多上千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於是開始興建高山鐵路。1906年開始,由日本民營公司興建鐵路,後因經費不足由官方出資購回續建。1912年,森林鐵道完工,全長67.1公里。1914年,延伸至沼平的阿里山線鐵道完工。1915年,鐵道延伸至石猴,稱為眠月線。 阿里山對於日本當局猶如寶庫,藉著森林鐵道不斷砍伐昂貴的檜木運到日本,用於建造神社,包括日本最著名的伏見桃山陵、橿原神宮、筥崎宮、明治神宮等。此外,阿里山古木參天、雲煙繚繞,有如仙境,加上雲海日出美不勝收,1918年,阿里山森林鐵道開始辦理客運業務,立刻成為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也是日本人到台灣旅遊的共同記憶。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客貨列車交會的奮起湖站 1931年,阿里山森林鐵道奮起湖站,是阿里山鐵路最大的中途站,海拔約1400公尺,也是客貨列車交會之地,列車在此補充煤炭和水。由於地勢較為空曠,附近興建了旅館和商店設施,同時開闢了遊覽景點。光復以後,奮起湖站仍然是重要的旅遊地,車站旁有旅館、餐廳、紀念品店、老街等。這張老照片,顯示了奮起湖站早期較完整的面貌。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阿里山蒸汽機車 1940年代,行駛於阿里山森林鐵道的蒸汽火車。蒸汽火車使用直立式汽缸,縮短車身長度、傘型齒輪傳動提高傳輸動力,配合可伸縮軸及萬向接頭,可於曲線段靈活轉向,非常適合阿里山環繞山勢而上的森林鐵道。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本旅客奮起湖站留影 1932年,一批日本旅客搭乘阿里山小火車在奮起湖站留影,成為台灣之旅的美好回憶。 阿里山小火車軌距為726公釐,日本人到海外殖民地台灣旅行,去日月潭看邵族搗小米,搭乘小火車上阿里山看日出,均屬於台灣之旅的基本款。光復後,這仍然是台灣人島內旅遊的重要景點,搭小火車去阿里山玩,更是學童內心無限的嚮往,猶如同一時期日本學童對「富士五湖」的美好想像。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4)阿里山森林鐵道與皇室專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