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家禾
文/江桂玲
佛光山永和學舍於十月二十日舉辦「道在日常‧談星雲大師的身教言教」之佛學講座,邀請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主講,法師以詼諧幽默的語氣回憶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有感動、有歡喜,讓台下聽講者感受到大師嚴格卻不失慈悲,善巧方便又為人著想,敬佩不已,現場和線上觀眾近八百人同步聆聽。
慧屏法師引用《六度集經》四句偈:「言行相扶,明猶日月,含懷眾生,成濟萬物」開場,當一個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言行一致,內外一如時,他的人格道德自然光明如日月一般;若能進一步關懷眾生,成就大眾,普濟萬物,人生就會慢慢超越昇華。
如何教育把人管好?答案是「自覺式教育」。慧屏法師提及星雲大師所說,倘若一個人沒有自覺,即使給你再好的東西、教你再多的道理都沒有用。所以,人要不斷自覺,自覺才會進步。
要自覺什麼呢?自覺自己能力不夠、悲心不夠、願力不堅、待人不夠真誠、耐煩不夠等。
星雲大師從小就有許多自覺的實例,如洗衣服、行堂打湯等,生活點滴都具有自覺的身教;再以錢穆史學家提過一對神偷父子的教育為例,「凡事靠自己」,是自覺的最高境界。
大師具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性格,如愛物、惜物、惜福,與「給」的性格。「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點因緣」,是他畢生奉行的哲學,即使已入年邁,身軀病痛,面對大眾,仍永遠關懷著說:「我還能為您做些什麼?」這種慈悲為懷的願力,給予無數人感動與懷念。
慧屏法師年輕時即親近佛光山,大師曾對他說,「沒有你,我哪裡也不能去啊!」法師以此言表示,大師永遠都會讓身邊的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從星雲大師的生活、修行、人生哲學等多重角度,讓大眾學習用智慧和慈悲,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靠自己努力解決事情,看似利他,實則利己,給別人就是給自己,獲得的成就更大。大師法無定法的引導,在給與不給裡都充滿智慧。
修行必須透過聞思修,達到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大家定期閱讀《星雲大師全集》,必定能帶給自己諸多改變與成長,以信仰人間佛教為目標,去發願服務大眾,自他歡喜,圓滿人間菩薩道的精神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