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廢校水族館 泳池養海龜

 |2023.10.27
894觀看次
字級
日本高知縣室戶市的椎名小學,在2006年完全停用,成為蚊子館。如今學校變成水族館,每年吸引十幾萬的觀光客前來參觀。圖/取自網路
不同教室承擔不同作用,除了平常的展示,教室還有各種輪替展覽、主題活動。圖/取自室戶廢校水族館官網
不同教室承擔不同作用,除了平常的展示,教室還有各種輪替展覽、主題活動。圖/取自室戶廢校水族館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有一所小學校沒有學生,全是海洋生物。其實這是一所擁有132年歷史、位於高知縣室戶市的廢棄學校「椎名小學」;當地政府將它從一座蚊子館改造成「室戶廢校水族館(むろと廃校水族館)」,且只展示室戶當地的水生動物,在當地漁夫的協助下,有上千隻海洋生物悠遊「入學」;如今學校原本的游泳池養著沙魚、海龜,走廊洗手台則有海星、海參,善用小學空間的方式,也形成好口碑,每年吸引至少12萬名觀光客前來參觀。

受少子化影響,日本兒童人數大減,造成許多學校必須整併或停辦,2002~2021年,日本約8000多所學校被迫關門,換算下來,平均1年有450所學校廢校。除了因過度老舊必須拆除的校舍,共有7398所仍保有校舍,其中約75%的學校設施已轉作其他用途。

餵食海洋生物 重溫小學記憶

高知縣室戶市的椎名小學,原本在2005年廢校的小學,如今重獲新生,學校標準的25公尺游泳池,現在有海龜、沙魚;學校牆上設置的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的空間,變成金魚缸;教室走廊的洗手台,則成為水族館的體驗區,放置了海星、海蔘等可以觸摸的海洋生物。

值得一提的是,室戶廢校水族館,沒有常見的海豚、企鵝,這裡超過50種、總量約1000隻的海洋動物,都是室戶漁夫們捕撈上岸後,交給水族館負責照顧,然後成為水族館的重要明星。

水族館的空間設計,保留校舍的原有特色,同時加入水族館元素,例如:把跳箱等設施變成水族箱,又把室外的游泳池變成大型互動水槽。水族館不只作繁殖、展覽及研究之用,更讓遊客能夠餵食魚及海龜,因此極受當地居民歡迎。

日本海龜研究會研究員、室戶廢校水族館館長若月元說:「如果真要說廢校水族館做對了什麼?應該是現代人都有上過小學的經驗,所以走進學校會有一種懷念感、產生回到童年的共鳴,讓他們意外有種親切的感覺吧。」

除了廢校改建成水族館,栃木縣的大田原市的「蜂巣小學」,從創立到廢校逾130年歷史,也成功轉型成私房咖啡景點「蜂巢小珈琲店(hikari no cafe)」,店裡仍擺放著木造桌椅、還有歷屆學生所留下的畢業作品。

這間舊校舍便主要劃分成3大區域,包括原來的教室空間改成小型藝術展覽室;另一部分用作咖啡廳,裝潢了料理室、沖調吧台及商品專區;剩下的一部分則是用餐區,成為遊客爭相前往的網紅景點。

美國廢棄高中 翻新高級公寓

類似的廢校重生案例,也發生在美國。美國3名擁有雄心壯志的男子,歷時2年將一棟廢棄的高中,翻新成擁有31間公寓的高級住所。在正式對外出租後,所有房間僅在半年內就全數出租完畢,成為廢校轉型的新出路。

至於國內方面,新竹縣橫山鄉原本有一所豐鄉國小,在廢校後重生為大山北月景觀餐廳,提供森林步道、策展空間、 慢活餐飲等服務。整個園區就像一座森林小學堂,以另一種文創面貌保存下來;空間方面,也不忘保留學校元素,牆上滿是插畫與標語,例如:「報告老師」、「123!木頭人!」等,餐廳內也擺放桌椅、黑板,將遊客帶回最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