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佛教文化 交流佛光山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 |2023.09.19
518觀看次
字級
巴基斯坦衛生部長顧問Imran Shauket(右),致贈以佛教遺址處石頭製成的香爐,予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左)。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巴基斯坦衛生部長顧問Imran Shauket(左2),此行巧遇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右2),左1為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右1為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圖/Imran Shauket提供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巴基斯坦衛生部長顧問Imran Shauket,15至17日拜訪佛光山,期間前往大雄寶殿、大佛城禮佛,參訪佛陀紀念館等。17日在傳燈樓,與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會面,交流巴基斯坦的佛教文化。

慧傳法師提到,在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巴基斯坦之行後,大家開始了解巴基斯坦的佛教文物,以及其面貌是如此豐富。Imran Shauket說,佛教文化在當地存在已久,但直到近10年,大家才意識到這點,而且巴基斯坦的犍陀羅文化是很完整周全的。目前主要與南傳佛教往來,佛光山是第一個交流的大乘佛教團體。

犍陀羅文化  面貌多元豐富  

Imran Shauket這次帶了兩本書《Colours of Pakistan》(巴基斯坦的色彩)、講述犍陀羅文化的《The Buddhist Civilization of Gandhara》,和以佛教遺址處石頭製成的香爐致贈。Imran Shauket表示,許多人對巴基斯坦的刻板印象就是恐怖分子、炸彈攻擊,認為這是個不安全的地方,但他想用另一種方式,讓大家真正認識巴基斯坦。慧傳法師贈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

Imran Shauket甫結束柬埔寨的行程,與其二所大學洽談有關犍陀羅中心的計畫。Imran Shauket表達,未來希望可以將相關文物長期借展給佛光山。慧傳法師提到,阿富汗曾經在開採銅礦時發現佛教文物,於是停止開採以利研究,這項研究即委託西來大學合作,希望有因緣也能與西來大學多交流。

談佛教文化  邀訪巴基斯坦  

「這次來,想要完成兩個心願。」應覺誠法師、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邀請而來的Imran Shauket說,一是感謝佛光山,因為有覺誠法師等人在當地協助慈善工作,還有邀請慧傳法師拜訪巴基斯坦。慧傳法師表示,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犍陀羅文化,以往僅是聽聞,今天見到實體的東西,非常震撼,很希望可以組團拜訪,讓更多人知道,巴基斯坦不是印象中只有恐攻和炸彈,其實是很友善的地方。

「佛光山的一切令人讚歎。」Imran Shauket此行還巧遇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非常歡喜。平時都是著西裝的他,此次特別穿了一件印有大師一筆字「心」的Polo衫,他說,在佛光山就是要穿上佛光山的服裝,這代表的意義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

Imran Shauket說,到佛光山的第一天睡不著,腦海中迸發出許多想法,覺得有很多事可以做。他認為是受佛光山的氛圍感染,如同大師一樣,擁有源源不絕的執行力與創造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