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談荷容易辨荷難 文/曾進發 |2023.07.23 語音朗讀 87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白牡丹蓮(白牡丹荷花) 圖/曾進發紅牡丹蓮(紅牡丹荷花) 圖/曾進發霸王蓮(睡蓮) 圖/曾進發蓮花(荷花) 圖/曾進發白色子母睡蓮與香水睡蓮 圖/曾進發紅牡丹蓮(紅牡丹荷花) 圖/曾進發 文/曾進發古人說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與荷葉的蓮花效應(lotus effect)有關。近代德國科學家W.Barthlott與C.Neinhuis利用高解析度電子顯微鏡,發現荷葉上有許多小突起(疏水性),可使水與汙垢等物質不易沾附;當水落於葉面,便會聚集成水珠,水粒子不容易沾附,也不容易被汙泥沾染,荷葉晃動時水珠也會跟著滾動;這些微小纖毛結構能使荷葉達到自潔功效,使荷葉常保潔淨,潔身自愛。荷花荷花幾月開?夏天陪伴著我們的「荷花」就是蓮花,「蓮花」與「荷花」在植物學的界定它們是同一種花。荷花即是蓮花,睡蓮才是不同物種。荷花等於蓮花,不等於睡蓮「荷花」與「睡蓮」最好的分辨方法是觀其葉片。1. 荷花的葉挺出水面;睡蓮的葉子則平貼於水面。2. 荷花葉緣完整不缺;睡蓮的葉子有一道裂縫。3. 荷花的葉面有絨毛,葉面呈水珠點點;睡蓮的葉片則光滑油亮。談荷容易辨荷難,我們時常在臉書或報章雜誌看見,將荷花拍攝的照片說明成了睡蓮,將睡蓮的圖作誤認為荷花,藉此攝影作品讓大家在欣賞之餘,亦能有所收穫,對於「荷」、「蓮」與「睡蓮」有正確的認識。作者簡介曾進發對於文字與攝影情有獨鍾,《自由時報》專欄作家,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曾任廣告公司創意總監。現為台北攝影學會學術顧問。作品多次榮獲「MIFA莫斯科國際攝影賽、IPA國際攝影賽、PX3法國賽、TIFA東京國際攝影賽、BIFA布達佩斯國際攝影賽」等國際獎項,及露西獎(The Lucie Awards)肖像獎決賽入選;並著有現代詩與攝影《攝影詩I》及《攝影詩II》。 前一篇文章 【攝影聯展】凝視‧瞬間──2023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高級會士聯展 下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佛光點亮 印度希望之村【視覺美學】生物形態論的藝術心象【影像筆記】荷塘變奏曲 作者其他文章【紀實攝影】生命之樹【生態攝影】心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