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子寮仙佛3D彩繪 佛祖也比讚

江俊亮 |2022.12.28
1812觀看次
字級
Q版如來佛祖相當吸睛,俏皮比讚。圖/記者江俊亮
曾進成彩繪的《西遊記》,與圍牆後的樹木融為一體。圖/記者江俊亮
曾進成曾受邀泰國、印尼峇里島、中國大陸天津等地創作。 圖/取自臉書「曾進成彩墨軒工作室」

【記者江俊亮雲林報導】屬於鹽分地帶的雲林四湖萡子寮,原是個沒落的偏鄉漁村,近年在藝術家曾進成的彩繪下,漁村變身為「仙佛3D彩繪村」,不僅有全台第一幅〈達摩╱彌勒佛〉雙面彩繪,更多的是各式神話人物,可謂「神氣」十足。

有關萡子寮的由來,有一說是先民為捕撈萡子魚而搭建的草寮,也有一說指清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年)發生海嘯,造成數千人罹難,倖免的先民歷經三次遷移才落腳現居地,取其漂泊之意。這個小漁村近年因仙佛神話3D彩繪而走紅,循著信仰中心普天宮、西天寺在村子裡遶一圈,共有多達二十幾幅3D彩繪作品,還有佛陀頭像凹雕、溫府千歲凹雕作品,因此有人稱它為「神氣」3D立體彩繪村。

所謂凹雕,是一種向內雕刻的雕塑手法,作品透過自然光線折射,產生浮雕的視覺錯亂效果,因此從正面看,好像雕塑是凸出來的,其實是向內凹陷。隨著觀賞者角度的不同,佛陀的頭也會跟著轉動,有如佛陀慈悲凝視眾生。

村莊建廟因緣  踏入宗教創作

在西天寺前,有全台第一幅〈達摩╱彌勒佛〉雙面彩繪,是由十一組W形立體牆面構成,從左側看彩繪的是達摩,從右側看則是彌勒佛,相當有趣;另一面牆則彩繪《西遊記》人物,只見Q版如來佛豎起大拇指,上面還有孫悟空的題字:「老孫到此一遊」,其中「孫」字還寫錯,用紅筆打一個叉,令人莞爾。這些作品,全是彩繪藝術家曾進成的傑作。

偏鄉農村長大的曾進成說,他小時候家裡很窮,自從有記憶以來,父親就一直臥病在床,由母親挑起一家生活重擔。在他八歲時,村裡要集資蓋廟,但他家卻出不起錢,母親就把兒子送去廟裡幫彩繪師洗筆、搬顏料,曾進成也因此耳濡目染,對彩繪產生興趣。

求學過程中,家人原安排曾進成就讀離家近的學校,讓他放學可以返家幫忙,但他讀了一學期的電子科後,發現與自己志趣不合,於是毅然轉學到長榮中學美工科就讀,這也因此讓他一頭栽進美術創作的天地,更在退伍後開始接廟宇彩繪工程,還受邀赴泰國、印尼峇里島、中國大陸天津等地創作;由於他具有水墨畫底子,因此接觸西方3D彩繪技法後,作品多了外國人缺少的「墨韻」,立體效果也更佳,成為他的一大特色。

深信藝術力量  每日萬人參訪

也是機緣巧合,交通部觀光局官員一次赴峇里島考察,看到曾進成的作品,就邀他為台灣偏鄉漁村創作,希望帶動觀光。當時,滿腔熱血的他,受到村民冷嘲熱諷:「沒用啦,這個地方不會有人來啦!」對此,曾進成很有自信地發下豪語:「如果彩繪完成,日不破萬(人),我分文不取!」因為他深知藝術的力量。

果然不出他所料,3D彩繪村一完成,每天都湧進萬餘名遊客,讓當初說風涼話的村民,對他刮目相看。

曾進成表示,彩繪村完成後,有一位阿婆不斷跟他道謝,原來村裡人口嚴重外流,阿婆每年只有三大節日才有機會看到返鄉的孫子;自從村裡有了彩繪,人潮變多了,阿婆就在家門口擺攤,孫子也經常回家幫忙,讓她很開心。

他說,希望每個人造訪彩繪村時,都能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與人文故事,也希望讓訪客獲得愉悅心情,更希望大家拍照時能綻放笑容,讓他的作品成為「笑容的收集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