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3D模型圖〉是華為技術公司,根據鹿王本生故事的九色鹿而創建的。圖/取自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
共創作品〈千年樂舞〉,以敦煌莫高窟唐代第兩百二十窟北壁壁畫為藍本,以數位手繪方式重繪,嘗試再現壁畫千年前的鮮亮色彩。圖/取自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
【本報綜合報導】文化遺產共享平台「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正式上線,包括中國大陸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遺址,以及敦煌藏經洞文獻,超過六千五百份高清數位資源檔案,透過素材庫向全球開放,為學者、文化愛好者及藝術創意者打造「一條龍」服務的敦煌文化共享平台,甚至提供二次創作區域,讓更多人與佛教藝術共舞。
素材庫由大陸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打造,在區塊鍊等數位技術的支持下,成為大陸率先實現全流程智能操作的共享平台,有效滿足廣大用戶的學術、商用等多種需求,透過追蹤管理,素材誤用、濫用等情況也將得到控制,盼為敦煌學研究提供便利,吸引大眾關注敦煌文化。
素材資源 歸納6大類別
素材庫蒐集六處石窟遺址的壁畫和藏經洞文獻,整理成二十一類壁畫專題、七百件藏經洞文獻。六處石窟包含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及北石窟寺。素材資源包括自選素材、壁畫專題、藏經洞文獻、共創作品、壁畫元素、藝術攝影六大類別。
其中,「共創作品」可以看到許多利用敦煌壁畫元素,進行二次創作作品,〈九色鹿的3D模型圖〉,就是華為技術公司根據莫高窟第兩百五十七窟,鹿王本生故事畫中的九色鹿形象而創建。盼以大眾的共同創意,助推敦煌文化「活起來」。
「自選素材」區域則能讓用戶隨機進入六大石窟,透過圖像選擇工具,截取想要的部分就可以下載了。購買結算時,如果用途為自用則免費;若選擇學術研究、公共文化弘揚、新聞宣傳等用途,就需要據圖像精度支付費用。
借重科技 走出創新道路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表示,「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實現了文化資源共享,為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走出一條創新傳承的新路。「我們將以科技之力,持續助力敦煌文化與時代共進,與大眾共享。」騰訊集團市場與公關副總裁李航表示,在以數位科技推動傳統文化傳承的道路上,騰訊與敦煌研究院近年合作推出「雲遊敦煌」小程序、「數字藏經洞」等多種內容、形態以及創意的作品。
其實,早在一九九○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就開始數位化保護行動,形成海量數位資源。二○一六年,敦煌研究院上線了服務於學術研究的「數字敦煌」資源庫,二○二一年訪客超過七十三萬人。此次開放下載的六千五百多份數位化資產,正是敦煌研究院的成果之一。隨著敦煌文化進一步釋放活力,公眾興趣與日俱增,「雲遊敦煌」文博小程式自二○二○年上線以來,累計訪問量超過六千萬,逾二億人次參與線上互動。
大陸國家文物局科教司司長羅靜說,該數據庫以開放、共創、共享的模式,推動了文物數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文博領域內一次全新的探索與實踐,為行業盤活文物數位資源提供了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