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高南下指標10.1到10.2K間汐止出口右側山壁,昨晚二度崩塌後全線封閉,工程人員搶修。圖╱邱瑞杰
【本報台北訊】國道1號南下約10k+100處邊坡連兩日土石坍滑,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說,該邊坡是順向坡,二次坍方無可避免,但現場人員在搶通時程壓力下,未注意到邊坡土石光滑面範圍大,建議應扛住通車壓力,先進行徹底的體檢,將治療時程拉長。
拱祥生說,現場人員可能經驗不足,因預計周五下班前搶通的壓力、氣候視線不佳等因素,只用肉眼判斷土石滑動範圍,沒注意到滑動起始點是靠近上邊坡的地方,滑動面是從上邊坡延伸到下邊坡,範圍較大,若僅先處理下邊坡土石,反而讓上邊坡失去支撐,土石再度崩落。
拱祥生說,這就像明明是癌症,卻只先處理表面的骨折問題,正確做法應該是進行徹底的整體檢視,將治療時程拉長,而不是只處理眼睛可看到的土石光滑面。但可能高公局礙於通車壓力,不得不做出相對不保守的判斷,盡全力先搶通為先。
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常務監事張景峰說,道路、邊坡會發生問題,通常都是「水」的關係,該邊坡是順向坡,因土石原層介面含水量過高,底下雨水太多,就會造成土壤原層介面的流動,如果把順向坡的表土拿掉,原層面就不會受水的影響而滑動,施作起來也比較安全。
張景峰說,土跟原層就是怕水,順向的話就更容易滑動,打樁也是一種阻擋土滑落的方式,但如果可以直接把滑動的土全部清掉,就能避面再度坍方的狀況,但原層面若一片裸落,坡面植生綠化效果就會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