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儒釋道三教聯合舉行第八屆觀音文化節,在中環和平紀念碑開幕及祈福儀式。圖/駱慧瑛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香港儒釋道三教在觀音出家日,聯合舉行第八屆觀音文化節,於中環和平紀念碑開幕及祈福儀式,呼籲成立世界慈悲日;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和尚、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孔教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文斌、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梁子琪太平紳士、天主教香港教區宗教聯絡委員會主席周景勳神父等出席。
三教代表及官員嘉賓致詞時,皆主張和平世界從慈悲出發,倡導清淨、平等、和合、仁愛、知止、喜悅等三教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在這個動盪的大時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現實價值。
寬運和尚認為,現在戰爭不斷、疫情未息,生起種種的災難,如何才能夠解決呢?唯有從無我的慈悲精神來化解;寬運和尚指出,佛教所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慈悲,唯有這樣的慈悲,世界才能真正的和平、災難才能永遠的消除,邀請大眾從「我」開始,從每一個人的「心」開始同行「慈悲」。
李文斌表示,將「仁者愛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推向宇宙萬象萬物,便能達到「仁者與世界為一體」的境界,「真正的和平來自內心,只要我們的內心能保持仁愛、慈悲,就能進一步推動世界和平。」
梁德華道長指出,三教八年來,每年都舉辦「觀音文化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將這種精神弘揚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創和平的世界。
當日下午在觀音講堂舉辦論壇,百人與會;這次有三個分題,探討慈悲對社會的重要性,以及慈悲是化解紛爭的根本,慈悲與般若如何並行?如何落實?學者、行者及仁者針對個人、社會、國家、國際等問題,為大眾提供更具體的方案,將慈悲落實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