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收涎到度睟 百年餅舖傳承創新再加料愛心

王淑芬 |2022.10.02
1570觀看次
字級
台味餅舖飄香百年,傳承創新再加料愛心,中外餅舖吸引行家下訂單。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雖然不少納喜迎福糕餅的市場多已被西餅所取代了,不過高雄市蓮池潭畔百年老店「中外餅舖」還保留著傳統台味的收涎餅、乒乓丸、四月桃、度睟圓、祝壽桃等,一個個饒富古趣的糕點還加料「愛心味」,果然吸引不少行家尋味下單。

對年輕世代的父母而言,西式糕點取代所有的生命禮俗,迎來新生寶寶的彌月、度睟送禮除了是報喜還要展現有天使般的幸福夢幻,更奢華的排場還希望有蒂芬妮般的時尚,對照傳統的紅圓、紅龜粿等農業社會的產物,似乎早已是被遺忘的習俗了。

其實,如果從生命的歷程出生、結婚、生子、功名利祿到健康高壽的納喜迎福,代表的是一種「歲食文化」,「中外餅舖」不僅夠味也很到位。

圖 / 記者王淑芬 

「滿月圓、四月桃、度睟紅龜」是傳統家庭弄璋、弄瓦報喜不可或缺的禮俗,訂做紅圓分送親朋好友,嬰兒滿4個月也要做「四月桃」、「收涎餅」,度睟則要用紅龜粿祭祖,歡喜嬰兒長成一歲。

雖然時代進步、西化,西餅蛋糕取代了傳統紅圓、紅龜,不過中外餅舖一直保有手做傳統歲食糕點的手藝,吸引內行人尋味下單收涎餅、乒乓丸、四月桃、狀元酥等古早糕點,展現最台味的送禮誠意。老餅舖架上有各式古早味,牆上也寫滿了歲食典故,可見業者的用心。

中外餅舖成立於1905年,日治時期是左營區的鹽糖專賣,後來轉型做糕餅,從結婚喜餅、壽糕到寺廟祭儀供品紅圓、發糕等。第三代傳人余榮欽已經91歲高齡,至今還保有一身烘焙手藝,還擔任餅舖烘焙總顧問,他最拿手的糕點是「棋餅」。

圖 / 記者王淑芬 

一顆顆50元大小的棋餅是綠豆糕做成,「將士象、車馬包」不僅是長輩茶餘飯後的休閒,也有助於小朋友邏輯益智訓練。相傳,余家祖先有人在孩提時弈棋忘食,長輩做成綠豆餅點心讓孩子免於挨餓。於是綠豆棋餅成了中外餅舖百年熱賣商品,至今還是有接不完的訂單。

百年餅舖目前由媳婦、總經理張美華打理,傳承也有創新,美味不設限,還推出「在地好農產禮盒」。「玉荷包甘露酥」是餅舖的招牌,取材大樹區金鑽鳳梨、玉荷包,還有美濃橙蜜番茄、甲仙梅子等在地水果揉做成果餡,鎖住多層次的果香風味。

另外,取材莫拉克災區那瑪夏的小農茶葉做成「花甲」、「初曉」等茶餅禮盒,搭配東方美人茶,一口餅、一口茶,不甜不膩的口感令人激賞,絕佳的口感一路風靡到北台灣,還意外成為總統府大單採購的秋節禮盒。

圖 / 記者王淑芬 

接手百年餅舖,除了傳承、創新也兼顧地方創生。2009年一次人才召募,感受到特教老師為身障學生找尋實習機會的辛苦,張美華說服公公同意進用特教生,即使過程中也曾懷疑孩子的工作效能,不過看到他們全心投入,從喜餅麵糰的揉捏、壓模到包餡製程,孩子花費比一般人多數倍的學習時間,克服重重障礙還能按時上工,懂得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她決心保障孩子的就業權。

圖 / 記者王淑芬 

餅舖庇護工場目前聘用7名自閉症、視覺障礙、智能障礙等不同障別庇護員工,其中也有人全年說不到兩句話、還有人總是靜默低頭。他們從陌生到熟悉,歷經漫長的時間、慢慢融入工作,如今阿緯在餅舖已經12年、小雅也逾5年了,各個已成工場的好幫手。

張美華坦言,孩子的工作效能不高,但是餅舖用「慢一點、更美」給予包容,盼孩子在餅舖快樂、成長,也能減輕原生家庭的負擔;只要孩子惜福,認真工作,中外餅舖樂於成為給釣竿的企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