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北社區大學「鋼琴與電子琴的對話」課程,學員們看著樂譜,手指在紙鍵盤上來回彈奏,練習指法。圖/劉星君
【本報屏東訊】走進屏北社區大學「鋼琴與電子琴對話」課堂教室,學員們專注眼前「紙鍵盤」,在老師謝宜芳帶領下,練習指法技巧,跟著老師的節奏,念著樂譜,再搭配助理教師李雯婷示範演奏,這堂課一開就是十一年,每次開課招生名額都秒殺,今年還開設初階班,讓許多學員一圓音樂夢。
「音樂普及化」,鋼琴老師謝宜芳說,彈琴是一件很棒事情,但學鋼琴的學費不便宜,她希望不管是窮人、富人都能彈琴。在社大開設課程,透過平價學費,每周二小時,平均一堂課一百元,讓有心想要學鋼琴民眾不再受限,課堂中有三十幾歲年輕人,也有七十多歲老先生,但不減他們的音樂熱情。
「手握著拳頭在紙鍵盤上,慢慢將拳頭打開,五根手指頭站在紙鍵盤」,謝宜芳耐心地告訴學員,手指在紙鍵盤上技巧,搭配演奏歌曲,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練習,謝宜芳也會全面觀察每個學員彈琴指法,發現不對時隨即提醒。
學員們有的年紀大,戴著老花眼睛看著譜,手指在紙鍵盤上來回,搭配助理老師演奏示範聽音感,這堂課學生到課率達九成。
手指在紙上來回
減少緊張、挫敗感
謝宜芳說,若同學請假,怕下堂課就會跟不上進度,她也會在最後一堂課頒發全勤獎,鼓勵學員們來上課。
謝宜芳說,透過紙鍵盤,「團體教學,個別確認」,畢竟團體班級只有一部琴,同學在紙上練習,減少學員一對一的緊張感、挫敗感,壓力也不會太大。
這堂課學員幾乎都是舊生,為了讓沒有基礎的新生加入學習,今年起社大開設初階班「鋼琴入門,古典爵士敲敲門」,也有近二十人報名。
肌無力症男學員
讓人感受音樂力量
謝宜芳說,初階班考量學員零基礎,從「Do Re Mi Fa So」開始教起,除了教音樂,也會講述歌曲、音樂家的故事。班上一名七十多歲男性學員,因為肌無力症,醫生建議學鋼琴當復健,雖然他的手指很硬,無法全面施展,但上完第一堂課後,還特別去買琴,學習態度超積極,她看了很感動。
有學員說,小時候要買鋼琴不容易,學琴費用也貴,「現在可以彈鋼琴很感動」;課程每學期都會請學生演奏兩首歌曲驗收,除了一首表演,另一首就是當台下有人喊「安可」時,也能預先有準備。
屏北社大主任邱怡蓉說,「鋼琴與電子琴的對話」每次開課報名秒殺,她也很好奇學員們的學習,看到大家學習態度,很感動,感受音樂力量。紙鍵盤上課,學員們更專注在課堂,因為要用看的,還要專注聽老師示範演奏,疫情緊張時,鋼琴課轉為線上教學,鏡頭不是照自己,而是照鍵盤,因為老師要看學生們的指法,當時為了喬鏡頭角度,花了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