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泰國曼谷大皇宮東北角的玉佛寺內,幾座樸素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吸引遊客的目光;這些石像是去年七月,在大王宮門前路面整修期間出土,包括人像和獸像等,一些石像上刻有中文。
泰國國立發展管理學院教授阿諾指出,這些石像應是暹羅(泰國古稱)商人從大陸購買的壓艙石,用於平衡返程船體的重量,保證船隻穩定。
文物機構對照史料後表示,這些石像是拉瑪五世王時期(一八六八至一九一○年在位)的寺廟裝飾物;如今,這些經過修繕的石像,被放置在它們百年前所處的位置展出。
相傳,泰王拉瑪三世(一七八八至一八五一年)酷愛中國藝術,採購許多大陸石雕,除了是商船壓艙石的首選,後來更成為泰國寺廟的裝飾物,大皇宮、黎明寺等知名景點內,石像隨處可見;這些完成使命的「壓艙石」,如今安然立於宮牆、廟宇中,向大眾展示中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