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自民國95年起腸癌罹患率位居全國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約有20%是和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其餘80%是與高油脂飲食、低纖維攝取等有關。圖/Unsplash
【本報綜合報導】人們生活習慣日漸改變,加上食物取得便利以及飲食西化之影響等,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已39年;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告,台灣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自民國95年起腸癌罹患率位居全國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趙美玲表示,腸癌症狀常與腫瘤的生長情形及位置有關,約有20%是和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其餘80%是與高油脂飲食、低纖維攝取、肥胖、缺乏運動和生活習慣等有關。
圖/Unsplash
在飲食保健上,基本就是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趙美玲建議,可搭配國健署推廣「我的餐盤」,多選用全榖雜糧類,像是糙米、五穀、地瓜、南瓜等,以原形食物取代加工製品;每天至少占1/3的天然新鮮蔬果,滿足「三蔬二果」之概念,增加膳食纖維與植化素之補充;在蛋白質部分,可優先選擇植物性或脂肪含量較低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黃豆及其製品等,並避免油炸和過度加工過的食物。
烹調方面多選用清蒸、水煮、汆燙、少醬料;水分的補充建議至少每公斤體重30ml,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像是維持理想體重、培養運動習慣、規律排便,才能遠離疾病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腸癌8成與飲食有關! 營養師公開「防癌6大類食物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