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希事件省思】藝人自愛‧媒體自律‧網友自省 建構良善詳和社會

記者曹銘宗 |2008.02.17
680觀看次
字級

香港藝人陳冠希不雅照片外流風波愈演愈烈,不但「肇事者」、「被害人」深受其害,他們的家人、親友也不勝其擾,社會更付出巨大代價。其實藝人醜聞是可避免的,卻不斷重演,問題何在?問題發生了應如何面對,使傷害減至最低程度?

農曆年前夕,香港男星陳冠希透過律師以錄影光碟發表聲明,希望結束這一陣子他與多位女星情色照片在網路上流傳的事件。他向受害女性道歉,並呼籲網友不要再散播這些照片。

希望立刻銷毀網路下載照片

一向予人放浪不羈印象的陳冠希,在一分多鐘的錄影光碟中神情沮喪。他表示,此一事件警方在調查中,但已讓他個人及被牽扯的女性飽受痛苦,也對整個社會造成傷害。他以懇求的語氣說:「希望大家立刻銷毀從網路下載的照片,不要讓事情繼續惡化,這樣才能幫助受害人走出傷痛。」

今年一月底,陳冠希與多位女子的情色照片出現在網路上,其中並有幾位知名女星。這些照片不管是真實或偽造,隨即在網路上廣為流傳,成為轟動的影劇緋聞及社會事件,香港警方立刻展開調查。

根據媒體報導,警方偵辦此一「疑似藝人褻瀆照片案」,已扣押六名男子及二名女性嫌犯,並追查出照片可能來自電腦維修時被竊取的檔案資料,共有一千三百多張照片,涉及六位女子,其中有四位藝人。警方強調,警方要證明的是,嫌犯是否曾散發褻瀆照片,所以調查重點不在照片的真假,而在外流過程。

近年來,包括藝人及一般男女的裸露、色情照片、影片,被媒體公開刊登,被人在網路上散播,甚至被用來敲詐勒索,給社會帶來不安。這些照片、影片,有的是自拍的,為兩情相悅留下見證;有的是偷拍的,可能是當事人暗中設計,或者是遭到別人的陷害;有的則是被強行綁架、威脅強拍。

觸犯法律也違背善良風俗

不管如何,當這些照片、影片被公開傳閱、散播,變成「八卦新聞」後,就演變非常複雜,也可能被看到的並不是全部事實,但對當事人來說,這是極大的難堪,甚至是難以言喻的悲痛,有人因而了斷生命,也常讓無辜的親屬受到牽連。對整個社會來說,不只是觸犯法律,也違背了善良風俗。

然而,當這種醜聞揭露人性的黑暗面時,有時也能讓人看到人性的光輝。幾年前,香港女星劉嘉玲曾遭黑道挾持被拍下不堪入目的照片,並刊登在媒體上,幸好在男友香港男星梁朝偉扶持下才走出困境。

不是好友陪伴早就崩潰

事後劉嘉玲曾說:「如果不是梁朝偉,我可能早就崩潰了。」

一年一年過去了,這件事看來已雨過天青,想不到在二○○二年十月,香港的「東周刊」封面刊出裸照,以及痛苦、流淚的面容,使十二年前的劉嘉玲事件浮上台面。

東周刊登出劉嘉玲不雅照片當天,梁朝偉就站出來表達強烈抗議。隨後,梁朝偉與多位香港知名影星及社會人士共同舉行了「天地不容」記者會,聲討東周刊為追求商業利益而扭曲新聞自由、犧牲受害者尊嚴的作法。

劉嘉玲最後也在記者會上亮相。她說,她對愛護她和傷害她的人,所要講的是同一句話:「我比我想像中更堅強。」她繼續說,如果這件事情可以讓大家重視媒體的職業道德及民眾的生活環境,那她受到的傷害不算什麼,「所有的困擾和憤怒,我都可以釋放。」

這是不道德事件

此一事件在香港引起很大回響,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也公開指責媒體,指稱這是「不道德事件」。

今天,藉由知名藝人的遭遇,可以來探討此類事件的前因後果,也觀察我們的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以陳冠希事件為例,有一位網友在網路的討論區說:「不要拍就是不去製造孽因,也就不會有人去散播孽果,而我們就不會看到不敬又不淨的東西了……」事出必有因,網友投票65.8%要陳冠希退出演藝圈。

很多人有不同的質疑:到底是怎麼拍的?那些女人為什麼願意讓人家拍呢?為什麼會把照片檔案存在電腦裡,又把電腦送修呢?總歸就是大哉問,為什麼要拍這種照片呢?先不管拍這種照片是存著什麼心態,如果拍之前能夠想到可能會有萬一的風險,是不是就應該罷手呢?但是,雖然事出必有因,我們也不能把全部的責任都推給因。為什麼說有人拍了,就會有人去散播?在因與果之間,散播者難道不是也扮演了「助緣」的角色嗎?

最大散播者是媒體

最大的散播者常是大眾媒體。他們為了商業利益或同業競爭,搬出「民眾有知的權利」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做的卻是違反新聞專業和倫理的報導,斷章取義、加油添醋甚至捏造事實,罔顧受害者的權益,也汙染了社會的風氣。在網路時代,另一種散播者是廣大的網友。希望每位網友都能夠心存善念,當收到善知識、急難救助等有益資訊時,可以與人分享;當收到像不雅照片、不實傳聞等不當資訊時,就應該抱著不要「助紂為虐」的態度,有如「謠言止於智者」,不但不要再轉傳給別人,並當下把檔案刪除,就不會禍害連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