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並坐 《法華經》美術特展

江俊亮 |2022.01.28
4605觀看次
字級
國寶〈釋迦牟尼佛坐像〉,背面有「二佛並坐」圖像。 圖╱故宮南院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法華經》是故宮院藏佛教典籍中數量最多的一部,其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述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故宮南院新春舉辦「《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呈現經典千餘年來激勵人心的藝術成就。

故宮南院處助理研究員鍾子寅表示,《法華經》自三世紀經由絲路傳入中土,經典推崇寫刻佛經與造像,除了激勵、感染東亞人心,也造就相當數量的美術遺存。

在《法華經》中,釋迦牟尼佛透過不同的方式,在在宣說人人都能成就佛智,並要眾人相信自己有這樣的潛力;〈普門品〉更被東亞佛教徒日常念誦,對觀音信仰在東亞的盛行,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

特展以國寶展件〈北魏.釋迦牟尼佛〉造像,加上罕見的宋元珍本、各種觀音變相,以及數位投影莫高窟第六十一窟等美學,呈現這部流傳千餘年的佛典在美術上的成就。

鍾子寅指出,這次展出的國寶〈釋迦牟尼佛〉銅鎏金造像,是北魏太和元年(四七七年)所造,保存完整,圖像融和《法華經》、《維摩詰經》及佛傳故事,有層次地呈現北魏佛教信仰,加上有明確紀年,十分罕見。

〈釋迦牟尼佛〉背面圖像分成上、中、下三層,上層的中央是佛陀和多寶佛並坐塔中,兩側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對談。「二佛並坐」圖像的典故,來自《法華經》第十一品〈見寶塔品〉。

〈見寶塔品〉描述每次佛陀宣說《法華經》,多寶佛便會乘坐七寶塔從地下湧現,以此證明《法華經》真實不虛;七寶塔開啟後,多寶佛邀請釋迦牟尼佛同坐寶塔中,這就是著名的「二佛並坐」典故。

展件《法華經》宋刊蘇寫本,是以北宋蘇東坡的書風寫刻,因此稱為「蘇寫本」;七卷的卷首都配上插圖,重點圖解每卷《法華經》的內容,插圖故事情節緊湊,人物刻畫生動,是珍貴的宋版精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