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台灣之光都在國外

記者李宇政/特稿 |2007.12.22
1018觀看次
字級



國內體育大環境不佳,好手紛紛出走國外、另覓謀生之路已經是眾所周知,例如網球「黃金女雙」詹詠然、莊佳蓉回國後因「國光獎金」事件引起軒然大波;馬拉松好手林義傑也曾抱怨過國內的補助太少,讓他「跑」起來特別辛苦。

中國挖角趙豐邦當國家隊總教練,看重的當然是他的球技、經驗,最後卻因太敏感而作罷;反觀國外的職業運動,動輒百萬的簽約金直讓國內球員「感嘆」。

民國50年6月12日,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前身)成立,肩負起發展台灣體育的大任,這個學校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台灣體育發展的歷史,當中校友除了在基層體育默默耕耘外,不乏位居中央要職。

但政府對運動員的照顧幾乎讓球員、球迷感受不到。亞洲鐵人楊傳廣今年1月底病逝美國,楊傳廣當年離開運動場後,任左營訓練中心的教練與總監督,後來由於個人宗教信仰的影響,家鄉蓋廟並擔任廟祝與乩童的工作長達二十餘年,他的晚景,可說是令人不勝唏噓。

過去讓台灣揚名國際的選手晚景淒涼,現在讓台灣發光發熱的運動選手也幾乎在國外獨自奮鬥。去年,靠著王建民的優秀成績,洋基主場上播放介紹台灣的影片,讓國人全體上下為之感動。其實台灣有許多的「台灣之光」,要讓這些「光」在台灣生根發芽,不遠渡重洋隻身海外,在地枝繁葉茂,才是政府最要重視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