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體育大環境不佳,好手紛紛出走國外、另覓謀生之路已經是眾所周知,例如網球「黃金女雙」詹詠然、莊佳蓉回國後因「國光獎金」事件引起軒然大波;馬拉松好手林義傑也曾抱怨過國內的補助太少,讓他「跑」起來特別辛苦。
中國挖角趙豐邦當國家隊總教練,看重的當然是他的球技、經驗,最後卻因太敏感而作罷;反觀國外的職業運動,動輒百萬的簽約金直讓國內球員「感嘆」。
民國50年6月12日,台灣省立體育專科學校(現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前身)成立,肩負起發展台灣體育的大任,這個學校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台灣體育發展的歷史,當中校友除了在基層體育默默耕耘外,不乏位居中央要職。
但政府對運動員的照顧幾乎讓球員、球迷感受不到。亞洲鐵人楊傳廣今年1月底病逝美國,楊傳廣當年離開運動場後,任左營訓練中心的教練與總監督,後來由於個人宗教信仰的影響,家鄉蓋廟並擔任廟祝與乩童的工作長達二十餘年,他的晚景,可說是令人不勝唏噓。
過去讓台灣揚名國際的選手晚景淒涼,現在讓台灣發光發熱的運動選手也幾乎在國外獨自奮鬥。去年,靠著王建民的優秀成績,洋基主場上播放介紹台灣的影片,讓國人全體上下為之感動。其實台灣有許多的「台灣之光」,要讓這些「光」在台灣生根發芽,不遠渡重洋隻身海外,在地枝繁葉茂,才是政府最要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