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修與中山團隊 研究土壤樣本重大發現 高難度純化細菌 堪擔環保重任 可省下一、二百億整治經費
【本報綜合報導】正修科技大學超微量分析研究科技中心與中山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跨領域合作,從中石化台南安順廠土壤樣本中,發現有一種細菌「吃」有毒的戴奧辛土壤,吃得快又多,且易大量繁殖,具經濟效益。這項驚人成果,被兩單位形容為台灣學界「最勁爆的發現」。
正修科大超微量分析研究科技中心主任張簡國平說,兩學術單位經一年來不斷精密實驗,動員教授群與碩博士生,將所取回安順廠受汙染的土壤樣本中,所含的數百種菌種做高難度純化,赫然發現其中一種細菌,很會吃有毒的戴奧辛土壤,「而且吃得很快」。上周兩單位已共同向中央標準局申請「怎麼去『抓』這種菌」的技術專利。
研究團隊也將把研究論文,投到國際知名的科學期刊中,讓國際分享這項重大發現。
張簡國平表示,一旦通過專利,可利用這種有如「戴奧辛天然剋星」的細菌,將之大量繁殖,受戴奧辛汙染的土壤不必挖土移除,只要將此菌繁殖移入汙染的土壤中,經過一、二十年,細菌即可慢慢「吃」掉戴奧辛,省下為數高達一、二百億元的整治經費。
中石化台南安順廠設廠四十餘年,為當地帶來嚴重汙染,附近三個里居民血液濃度,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合理值三倍,有人甚至高出標準三十倍。不僅居民健康受害,受汙染的國土,必須耗費鉅資整治、移除。
張簡國平說,研究人員基於科學上的觀念,認為既然細菌可以在受戴奧辛汙染的土壤中生存並繁殖,代表「有東西」讓它吃,因為這牽涉到微生物細菌學專業,因此他找中山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共同進行跨領域調查研究。
他表示,受到汙染的土壤中有數百種菌,要找出到底是哪一種菌吃得快又多,是一項非常高難度的技術,必須要先從顯微鏡去找出各個菌,再以困難的純化步驟,來找出最厲害、吃得快又多的菌,其他的菌經實驗發現吃的速度很慢,「無法擔當重責大任(整治土壤)」。
他指出,這種可以快速「吃」掉戴奧辛的菌,是一種早已熟知、存在於大自然中的細菌,其繁殖速度也很快,是清除戴奧辛很經濟的好方法。以前環境檢測單位及學術單位,都以檢測汙染物為重點,未曾與微生物界連結,因此在台灣之前尚未有任何學術單位提出這樣的研究發現成果。下周一正修與中山將擇期對外發布此一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