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全(左)和官大元(右)宣告行使FA權利,希望活絡市場。圖╱資料照片
賴鴻誠去年季後改披樂天桃猿隊球衣。圖╱資料照片
林智勝若轉隊,可望為新東家吸引不少球迷。圖╱中信兄弟隊提供
陳禹勳是自由球員中,最被看好有機會轉隊成功的選手。圖╱資料照片
中職符合FA資格主要球員動向 圖╱人間福報編輯部
林益全(左)和官大元(右)宣告行使FA權利,希望活絡市場。圖╱資料照片
文/記者張哲郢專題報導
中華職棒上周公告2021年度自由球員(FA),共有24人符合資格,15日截止有陳禹勳、陳鴻文、林益全與官大元等4人行使FA權利;有FA資格的中信兄弟隊林智勝,則主動向球團提出不放入60人名單中。
中職過去沒有完善自由球員制度,2009年球員工會催生下才有雛形出現,規定在一軍登錄滿9年球員,即可擁有FA資格;2017年新增規定,就讀大學滿4年者,一軍年資滿8年也有資格。
依照規章,若有球隊想簽FA,以較寬鬆條件來看,必須支付該球員年薪125%作為補償金給原球隊,或該球員年薪75%加1名非25人名單球員。

聯盟公告今年有4人行使FA權利,其中最年輕的陳禹勳,今年在樂天桃猿隊出賽55場,防禦率2.47,是牛棚重要戰力,他表示希望跟有奪冠企圖心的球隊合作。
在陳禹勳後,富邦悍將隊投打主力陳鴻文、林益全相繼行使FA權利。陳鴻文今年從後援轉先發,出賽41場,投100局,防禦率3.15;林益全維持每季至少95場出賽、100安成績,但今年打擊率2成86是生涯首度跌破3成,另有11轟。
陳鴻文與林益全透過經紀人發表行使FA權利原因,陳鴻文表示,希望活絡自由市場,很感謝富邦這幾年的照顧;林益全說,行使FA權利對制度、環境與選手都是好事,不過他仍希望留在悍將。
至於今年拿到東山再起獎的兄弟投手官大元,出賽49場,防禦率3.14,他說:「做這決定很困難,我在兄弟已經待11年,但或許這輩子就這麼一次,我行使FA權利參與了中職演化過程,對我來說是個里程碑。」
原傳出有意行使FA權利的林智勝和經紀公司討論後,與兄弟取得不放入60人保護名單的共識,不需申請成為FA,就能以自由契約球員身分跟各隊自由接觸,且球隊不須支付轉隊費,大幅增加他在市場行情。
鄉長、大師兄 最被看好投效新東家
■今年中職有「鄉長」陳禹勳等4人行使FA權利,「大師兄」林智勝則是與球團協議不放入球隊60人名單中,可與其他球隊自由接觸;球評認為,陳禹勳能帶來的整體效益較高,而林智勝雖要步入40歲大關,但他「自帶話題」,若成功轉隊能吸引不少粉絲。
前職棒名將、現任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棒球隊教練的曹竣崵認為,樂天桃猿隊32歲投手陳禹勳有不錯的救援能力,也是今年行使FA權利選手中最年輕,這幾年雖季中偶有不穩,但因中職隊數少,這是正常現象,整體來看他的後援表現穩定。
曹竣崵預估,陳禹勳有8成機會可能轉隊,母隊也會積極留人;相較之下,其他行使FA權利球員都超過35歲,各隊除了考量隊型,還得思考投資報酬率。
球評耿伯軒認為,目前中職FA制度設計偏向以球團出發,光是轉隊費規定就不利於球員,例如最需要戰力的味全龍隊,若要簽FA還得支付轉隊費;球隊願意簽FA意願降低,變成球員行使FA權利不是真的想轉隊,只是希望試水溫、證明身價。耿伯軒期望,未來中職自由市場能更進步。
對於不在中信兄弟隊60人名單內、轉隊後球團不需支付轉隊費的林智勝,球評陳師正指出,他擁有話題、實力,只是出賽空間被壓縮,且他生涯累積289支全壘打並列聯盟第一,無論打破最多轟紀錄或挑戰300轟,都能為球隊帶來人氣,成功轉隊機率大。
制度尚未成熟 球隊少是起因
■不同於美國和日本職棒,中華職棒選手在有FA資格時,必須自行向球團提出行使FA權利,再送到聯盟;但在聯盟公告符合資格名單後,卻僅有7個工作天可申請,球員若未事先打算,就只有1周的時間能做決定。
美國職棒大聯盟規定,符合自由球員資格的選手,不必附任何資料,等時間一到就能自由接洽各隊。
日本職棒把球員等級依年薪區分為A、B、C級,球隊簽不同等級的自由球員,須給母隊的補償費用不同,挖年薪較低的C級球員不用支付補償費。
有職棒經紀人認為,中職應該效法大聯盟,等時間一到,球員自然就是自由身,不該是球員準備好資料提交給球團,再送到聯盟;補償方案也可以不限於金錢,無論程序、配套方案,都有很大調整空間。
球評指出,是否減少轉隊費,要看當下職棒市場,現在職棒只有5隊,球團難免擔心放人之後,原本好用的選手變成對手,追根究柢增加球隊數才是關鍵。
有經紀公司表示,自由球員制度是職業運動必要的存在,萬事起頭難,中職至少有個開始,只要持續修正,應能走出專屬自己的制度,讓每年都有新的話題、新的對戰組合。
市場冷清 史上僅3人成功轉隊
■中職史上曾行使FA權利且成功轉隊的球員,只有林智勝、鄭達鴻及賴鴻誠,3人成績距離符合球隊期待都還有段距離。
林智勝2016年以3年最高4500萬元合約轉投中信兄弟隊懷抱,首年繳出3成37打擊率、34轟、107打點,但後續兩年打擊率、全壘打都驟減,今年更僅33場出賽,創個人生涯新低。
同樣在2016年轉往兄弟,鄭達鴻當年打出勉強及格的成績,隔年打擊率不到2成,季後被釋出。賴鴻誠去年季後轉到樂天桃猿隊,今年上半季表現亮眼,但下半季防禦率高達8.68。
球界人士認為,轉隊球員成績未特別突出,與FA資格規定有關,等到球員累積了8、9年一軍年資取得FA資格時,大都超過30歲,再加上球團要支付轉隊費,使得中職自由市場冷清。
不過在2013年中職開放高中生選秀後,情況可能改善,以兄弟陳子豪為例,他明年年資將滿9年,屆時不過27歲;未來會有更多不到30歲的球員擁有自由身,為市場注入熱絡元素。
聯盟怪現象
球員流動低 教練一直換
■無論美國、日本職棒,每年季後各隊「搶人大戰」是自由市場焦點,但中華職棒過去只有3人行使自由球員權利後成功轉隊,光是富邦悍將隊今年季後教練團的異動,可能就比球員間的流動還熱絡。
中職的「長壽型」總教練不多,以洪一中生涯擔任主帥17季最久,但他在悍將這兩年戰績不佳,今年季後請辭總教練,新球季轉顧問,累積執教生涯992勝得停滯一段時間。
悍將季後不斷有教練團改組消息傳出,在確認台灣體大校長林華韋明年2月上任新領隊後,總教練也確定由前中信兄弟隊首席教練丘昌榮接下。據消息指出,悍將動作不止於此,後續可能還會補強教練。
悍將5年換4任總教練,兄弟8年來也換過7人當主帥,教練更替如此頻繁,球員卻不易轉隊,成為中職特殊現象,球界人士解釋,這跟中職實施「不定存續合約」有關。
以教練約來說,教練不受不定存續合約限制,可自由跟其他隊伍接洽,且離隊不需要母隊同意書;但球員受不定存續合約限制,即便還沒跟球隊完成簽約,只要沒取得離隊同意書,就仍是球隊一員。
球界人士認為,不定存續合約有存在必要,但配套要做好,否則若球員有意行使FA權利,跟母隊之間關係反而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