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持續二級警戒狀態,不過內需零售業、餐飲業已經放疫措施鬆綁、疫情緩和而比上月表現更佳。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9月持續二級警戒狀態,不過內需零售業、餐飲業已經放疫措施鬆綁、疫情緩和而比上月表現更佳,零售業營業額結束三級警戒帶來的連三黑、轉為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表示,餐飲業由於五倍券、內用鬆綁兩大因素,在10月也有機會轉正,不過去年10月基期較高,因此預期高標為年減1.5%。
經濟部統計,9月餐飲業營業額573億元,年減11.2%,零售業營業額為3254億元,年增1.3%,批發業營業額為1兆747億元,再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1.5%。黃偉傑上月指出,民眾有可能為了等10月用五倍券消費,因此9月就「先忍下來」,觀望10月商家推出配合五倍券的優惠活動,造成消費遞延;他今日表示,部分廠商回應確實有遞延的狀況,不過即使如此,營業額還是呈現年增。
黃偉傑舉例,如超市、量販店、布疋及服飾品等廠商營業額呈現月減,除了季節因素之外,就因為有配合10月五倍券促銷活動,所以發生消費遞延,但他也強調「這很難分清楚」,因為8月份太多季節因素如父親節、七夕等。百貨業9月營業額仍是雙位數負成長,也有為了配合五倍券,而延後周年慶的因素。另外,汽機車廠商則表示,之前因為疫情因素業績大跌,買氣反而集中在9月。
展望未來,即使已有五倍券加持,統計處仍預估餐飲業10月年減4.5%至1.5%。黃偉傑表示,由於兩大有利因素,餐飲業10月還是有機會轉正,一是五倍券實施,二是影響最大的、也就是內用不需要隔板、間隔距離,將會增加消費量;但是統計處不先預估會翻紅的原因是,去年10月份有中秋連假與雙十連假,基期較高,且今年還是二級警戒狀態,民眾仍有心理因素存在,且邊境管制措施也比去年嚴格。
黃偉傑指出,五倍券是10月開始使用,初期效應還在觀察,不確定效能主要會出現在餐飲業或零售業。統計處預估零售業營業額10月年增1%到4%,批發業預估年增17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