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春宮斗笠石獅 百年守護台中媽 江俊亮 |2021.09.28 語音朗讀 29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天公青爐爐頂的葫蘆取「福祿」的諧音。圖/記者江俊亮台中萬春宮在日治時代因「市街改正計畫」遭拆毀,現今的廟宇為二戰結束後重建。圖/記者江俊亮台中萬春宮在日治時代遭拆毀時,廟方將石獅深埋於地下;台灣光復後,廟宇重建,石獅才出土。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台中市萬春宮前有一對石獅,長年戴著斗笠,許多人不解其義。原來,萬春宮在日治時代遭拆毀,廟方將石獅深埋於地下;台灣光復後,廟宇重建,石獅出土,為免石獅遭雨水侵蝕,特地為祂戴上斗笠,成為廟方一大特色。根據萬春宮誌記載,清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年)台灣發生「鴨母王」朱一貴事件,閩粵南澳總兵藍廷珍奉命來台平亂。為此,藍廷珍親赴湄洲朝天閣,迎請天上聖母(三媽)隨軍渡海來台,將聖母供奉於台南大天后宮,兩年後,事件平定,藍廷珍再把聖母奉祀於大墩庄店(今台中市三民路一帶),定名為「藍興宮」。七媽駐駕400天見證盛會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發生林爽文事件,「藍興宮」遭波及,事件平定後,修復廟庭,直到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地方人士集資改建,更名「萬春宮」;廟內供奉的「藍興媽」,也被後世稱為「台中媽」。日治初期,萬春宮先後被改為「中尊寺」、「台中公學校女子部」(篤行國小前身)。日治大正二年(一九一三年)台灣總督府進行「市街改正計畫」,萬春宮因位於交岔路口而被拆毀,媽祖神像一度輪流奉祀於附近店家。大正六年(一九一七年)三月,台中驛(台中火車站)完工,台中區長林耀亭為了活絡市區商機,號召「五媽會」駐駕台中驛,後來參加廟宇增至七間,因此改稱「七媽會」,七尊媽祖駐駕台中火車站長達四十天,蔚為盛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地方望族林坤、林景焜有鑑於「台中媽」有神無廟,因此籌組「萬春宮廟宇重建委員會」,聯合善士信眾鳩資原地建廟。在挖地整建時,出土一對青斗石打造的石獅,經地方耆老認證,為萬春宮遭日人拆毀時所埋。廟方指出,這對石獅是清朝中葉所雕刻,為了避免古物遭雨水侵蝕,廟方為石獅戴上斗笠,後來竟成為信徒的普遍印象。廟方強調,為石獅戴斗笠是廟方執事無意之舉,原本是為了保護文物,而不是刻意耍噱頭,沒想到竟成為廟方的一大特色。大眾心靈寄託奇聞盛傳有關這對青斗石獅,地方還盛傳一些奇聞軼事。根據地方耆老口述,大約六十年前,有個孩子到了八、九歲還未長出牙齒,他的阿嬤聽說萬春宮的石獅很靈驗,就帶孫子到廟裡,對石獅做出磨牙的動作,據說回去就長牙了。另外,在石獅還未戴上斗笠的年代,有一位老太太提著一桶水,說要洗石獅。廟方人員跟她說,石獅不用洗,下雨就會自然洗乾淨。老太太說,因為孫子對石獅不敬,對著石獅撒尿,回家後竟高燒不退,她來洗石獅是為了賠罪;後來聽說阿嬤回家後,孫子就退燒了。萬春宮的「斗笠石獅」,曾被已故台灣歷史學者林衡道讚為「全台第一」。另根據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調查,萬春宮的古物共計三十四件,包括神像十三件、織品禮儀器物十三件,以及龍柱、石獅、香爐、石碑等八件。前殿的「八卦藻井」又稱「蜘蛛結網」,為木雕師蘇海萍的作品,因藻井結構交織成蛛網狀而得名;斗拱裝飾人物、仙人、四藝、八寶、吉鳥、瑞獸等題材,絢麗奪目,目前藻井中央掛有現代燈飾。拜殿前的「天公青爐」是石岡彩繪師劉昌洲的作品,爐頂的葫蘆取「福祿」的諧音,有排煙功能;爐腹的「天上聖母」金字旁,鑄有四隻蝙蝠,音同「賜福」;爐腳三足鼎立,取「螭虎吞腳」典故。 前一篇文章 聯合國和平會談 佛光山與會 下一篇文章 新加坡三好捐血 服務社會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光明大學好苗子 獲菲國傑出學生獎美國靈祇精舍落成開光 西來寺見證歷史北美洲聯誼會 AI翻譯助跨文化弘法 作者其他文章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小童軍義賣餅乾 支持寮國教育螢河鐵路南華好書義賣 所得捐偏鄉小學媽祖畫家曾良美 彩繪慈悲與莊嚴南華推生命教育 培育生死教育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