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爺祭「火化升天」儀式,象徵為人間帶走災厄。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大士爺」相傳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嘉義縣定古蹟民雄大士爺廟八月三十日深夜,舉行大士爺祭「火化升天」儀式,由地方人士恭送紙糊大士爺像,象徵火化的大士爺為人間帶走災厄,祈禱疫情早日平息。
民雄大士爺廟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一到二十三日舉辦「大士爺祭」,嘉義縣長翁章梁指出,民雄大士爺祭被列為縣定民俗,是嘉縣重要的文化資產;今年因疫情關係祭典從簡,但崇敬的心不變。
有關「大士爺祭」緣由,一說是先民來台墾殖初期,漳州、泉州兩地移民不和,民雄曾發生嚴重的漳泉械鬥,慘重傷亡,後來又發生瘟疫,為普度死難眾生,因此有了大士爺祭。另一說是,清乾隆年間農曆七月,民雄地區有鬼魅作亂,觀音大士顯靈,化為「面燃」(臉面被火燃燒)大士,因此每年農曆七月舉辦大士爺祭,誦經三日超度孤魂。
連續三天的民雄大士爺祭,在八月三十日深夜圓滿落幕,紙糊大士爺像連同山神、土地神等紙糊品,火化升天,象徵為人間帶走厄運,讓地方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