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殘劑,
應該怎麼做?
資料來源/指揮中心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三級未解封百工百業求生存,北投市場水果攤販低價促銷,吸引許多民眾觀看。圖/蘇健忠
【本報台北訊】疫情嚴峻,提高疫苗覆蓋率是控制疫情關鍵,但台灣自擴大疫苗施打以來,部分民眾預約接種卻爽約,為避免剩下的疫苗丟棄造成浪費,指揮中心昨天宣布,開放各接種站最後一瓶疫苗殘劑,提供十八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建議民眾在住家、工作場所附近就近預約,接獲通知可及時趕到院所接種。
外界擔心恐上演「疫苗特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名冊內打到最後一瓶,打不完的才是殘劑,大家都可以打,限制太多反而增加浪費,「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他表示,各地情況不同,有些透過里長、有些透過預約系統,把所有預約的人打完,剩餘才是殘劑,不能拿兩瓶當作殘劑,請醫療院所與地方衛生局自行運用。
管道多元 就近優先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天指出,開放殘劑接種,是指各接種站每天最後一瓶,以AZ疫苗為例,至少要打六名預約民眾,餘下四劑可供民眾預約接種,各單位可先建立預約名冊,劑量有剩再依序通知。
陳宗彥說,殘劑由醫療院所接種,由於每天不知道會剩多少劑量,可能剩一、兩人,一定得就近通知,無法跨縣市,接種完畢後,接種站必須將資料上傳至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現行各地政府針對疫苗殘劑預約有不同管道,包含透過鄰里長民政造冊、線上預約系統,與現場排隊領取號碼牌等。另也有部分政府表示,無殘劑,尚未開預放。
數量未定 配套待論
殘劑開放全民接種消息一出,許多施打單位相當擔憂,有醫院行政單位人員指出,此舉等於提前宣布「鬼門開」,如何造冊、如何管理?登記後若遲遲未被通知,可想而知將會有大規模客訴。由於殘劑定義嚴格,每處接種站每天最多釋出四劑,相較於民眾的踴躍預約,簡直杯水車薪。
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台大醫院能釋出的殘劑不多,每天開設五個疫苗接種門診,一個診次湊不滿十人,可立即與其他診次合併。對於殘劑的處理,初步採取網路掛號先登記,民眾取得序號後,若有殘劑釋出,院方電話告知,但有很多複雜狀況需考量,不會這麼快開放殘劑預約。
台北長庚管理部高專賴宗政也表示,內部得花一些時間討論。目前施打疫苗,希望不浪費疫苗,打不完的劑量都會盡可能請符合資格的行政同仁、尚未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來接種。對於殘劑開放接種,需時間討論該怎麼協助登記。
基層醫師林應然說,以往診所一天頂多有四、五劑殘劑,打不完就會請鄰里長通知附近符合資格的長輩候補,透過民政造冊把剩下劑量打完。他表示:「中央現行開快車擴大開放殘劑接種,臨時造冊來不及,診所還是以系統預約民眾為優先,殘劑由民政單位協助。」
根據統計,全台接種單位共一千三百八十八家,包括醫院、衛生所及診所,以一家醫療院所最多殘劑四劑,一天最多有五千五百五十二劑,不過實際殘劑應不及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