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無形遺產。圖/韓國觀光公社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六月十四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僅管疫情影響了日常生活作息,但是許多民眾還是透過立蛋、吃粽子等方式,一起與家人度過端午佳節。
而提及端午節,許多人都會聯想起多年前,曾經傳出「南韓將『端午節』登記為世界無形遺產」的新聞,甚至引發「韓國人搶走端午節」等批評,但其實當年南韓申請世遺的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節」,此節日乃是江陵地區歷史悠久的鄉土祭禮,活動內容也與華人地區的端午節有著明顯不同。
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列為「三大節日」,乃是華人文化中重要的節慶,但其實包括日本、沖繩、越南、韓國等地,也都因曆法因素,有自己的端午文化,作法各有不同;在華人文化中,端午節最初乃是送離五瘟神、驅瘟避疫的日子,後又因為紀念伍子胥、屈原投河等背景,演變出不同的習俗。
而被南韓申請世遺的「江陵端午祭」,是一種人與山、自然交流並和諧共存的祭典,相傳太祖王建建立高麗時,曾經獲得二名僧人幫助,因此舉辦端午祭,而江陵地區的端午祭,會盛大祭祝「大關嶺城隍」,成為當地一種重要的傳統,但是隨著時代演變,南韓許多地方的端午文化逐漸失傳,而江陵端午祭仍然傳承至今,甚至在日據、韓戰等艱困的時期中,民眾還會小規模的舉辦,所以在二○○五年十一月,「江陵端午祭」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無形遺產。
今年江陵端午祭活動已經起跑,會舉行至六月十七日,地點位於南大川活動會場、溟州藝術廣場,除了會舉辦山神祭、祭儀等等不同的活動,還會有放留端午流燈、許願燈等儀式。未來待疫情趨緩,可以再度前往韓國旅遊之時,旅客也可列為旅遊清單,至現場感受不同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