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永定土樓行 無山不客 客住山

文/阡陌 |2021.05.29
2062觀看次
字級
振城樓內居家什物。圖/阡陌
袖珍純樸的如升樓。圖/阡陌
方形土樓門前婦女正在削柿皮。圖/阡陌
斜陽映照振成樓。圖/阡陌
永定土樓溫柔的夜。圖/阡陌

文/阡陌

原本世居黃河流域的客家族群祖先,因為躲避戰亂,幾度往南遷移,最後落腳在福建省南方永定、南靖等深山中。

為了防禦野獸和盜匪攻擊,又要化解跟當地土著間的摩擦,他們以生土、砂石和木材,建造出封閉而堅固的土樓建築,並聚族而居,其中以永定縣洪坑村的土樓最負盛名。

2019年初秋,我們夫妻和一群同好,跟隨李坤山老師旅遊到永定縣洪坑村,拍攝土樓建築。村落四周山巒圍繞,洪川溪緩緩流過,全村有200多戶人家,村中30多座或圓或方的土樓,屹立在青山綠水間,彷如山水畫裡的美麗勝景。  

相機捕捉土樓美

其中,福裕樓、振成樓、如升樓是村裡最具代表性的3座土樓。

我們投宿在如宮殿般氣勢軒昂的「福裕樓」裡的「常棣客棧」,目前由樓主後人老中青三代經營。

午後一點抵達客棧,趁主人為我們張羅午餐之際,大夥急忙舉起相機,穿堂走間,捕捉土樓之美去也。

我站在小小的中庭仰望,大圓弧形、4層樓高的土樓,歷經歲月醞釀,散發出溫潤幽雅的丰采。

親切的客家同胞

飽餐後,老師帶領大家沿著洪川溪往下行。路上遇見的村民,樸實又親切,容貌和穿著像極了台灣桃園、新竹和苗栗一帶的同胞鄉親,讓我幾度懷疑是行走在桃、竹、苗的鄉村路上。

一棵大榕樹下有座「伯公廟」,幾位村民在廟前擺上供品,拈香祭拜。樹幹上綁滿紅絲帶,把老榕樹打扮得喜氣洋洋。樹下坐著一位拉胡琴的老先生,悠揚的琴音引來眾人圍觀。村民笑說:「是拉給『伯公』聽的。」託「伯公」的福,讓遠來的旅人得以聆聽到優美琴音。

夕陽中親近土樓

以百年樹人為家訓的「振成樓」,嫻靜優雅地挺立在夕陽餘暉中。入口處的大廳和庭院裡,擺設了幾個販賣紀念品和零食的攤位。往裡走,長廊上有位婦人在廚房前的水槽洗菜,身邊跟著小孫子。霞光灑在上方簷廊,紅燈籠和晾晒的衣服,為古老的土樓注入尋常生活氣味,讓它充滿了人間溫度。

客家生活溫柔夜

折返回福裕樓,門前一群遊客圍著解說員聽導覽,頭頂斗笠,一身客家婦女裝扮的女子,詳細介紹土樓建築和先民艱苦奮鬥的精神。

天色逐漸暗下來,燈籠一一亮起,喜氣的光暈,把土樓妝點得婉約溫柔。晚餐安排在中庭進行,燭影搖曳中,大夥開心享用客家美食。

託一群來自上海外籍學校師生的福,晚上在客棧前空地上,有幸觀賞到客家歌謠和人偶表演。

我們的房間在二樓,拉開咿呀作響的木門,裡面斑駁的牆壁旁,擺放兩張木床,木窗台上,放著一些零星雜物。這場景,讓我彷彿回到幼時農村的居家臥室,簡陋卻溫暖。伴著濃濃懷舊情,悠悠沉入夢鄉。

清麗的山村早晨

隔日清晨,窗外幾聲雞鳴,喚我起床。匆匆梳洗畢,背起相機下樓。天色濛濛亮,沿著河邊的台階往上走向橋頭。橋下溪水清澈,小巧玲瓏的「如升樓」婷婷玉立在溪邊,像純真清麗的村姑。

柿紅時節,婦女早起忙著削柿子,曝晒後製成美味柿餅,是遊客喜愛的伴手禮。橋頭邊的洪川小學校門口,一位阿嬤對3個孫子殷殷叮嚀。

早餐後,謝別客棧老中青三代主人,把行李放上車。循著昨天的路徑往下走,沿路看見村民挑著豐盛供品前行,探問之下,原來今天農曆9月23日是媽祖得道升天日。

跟著他們走,遠遠望見一座白色媽祖雕像,巍然聳立在天后宮前,護佑著這片土地和生靈。大殿裡,男女老幼,或跪或立,禮敬感恩媽祖的庇佑。

將近10點,坐上車,依依揮別這方隱在深山中的桃花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