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 永定土樓行 無山不客 客住山 文/阡陌 |2021.05.29 語音朗讀 226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振城樓內居家什物。圖/阡陌袖珍純樸的如升樓。圖/阡陌方形土樓門前婦女正在削柿皮。圖/阡陌斜陽映照振成樓。圖/阡陌永定土樓溫柔的夜。圖/阡陌 文/阡陌原本世居黃河流域的客家族群祖先,因為躲避戰亂,幾度往南遷移,最後落腳在福建省南方永定、南靖等深山中。為了防禦野獸和盜匪攻擊,又要化解跟當地土著間的摩擦,他們以生土、砂石和木材,建造出封閉而堅固的土樓建築,並聚族而居,其中以永定縣洪坑村的土樓最負盛名。2019年初秋,我們夫妻和一群同好,跟隨李坤山老師旅遊到永定縣洪坑村,拍攝土樓建築。村落四周山巒圍繞,洪川溪緩緩流過,全村有200多戶人家,村中30多座或圓或方的土樓,屹立在青山綠水間,彷如山水畫裡的美麗勝景。 相機捕捉土樓美其中,福裕樓、振成樓、如升樓是村裡最具代表性的3座土樓。我們投宿在如宮殿般氣勢軒昂的「福裕樓」裡的「常棣客棧」,目前由樓主後人老中青三代經營。午後一點抵達客棧,趁主人為我們張羅午餐之際,大夥急忙舉起相機,穿堂走間,捕捉土樓之美去也。我站在小小的中庭仰望,大圓弧形、4層樓高的土樓,歷經歲月醞釀,散發出溫潤幽雅的丰采。親切的客家同胞飽餐後,老師帶領大家沿著洪川溪往下行。路上遇見的村民,樸實又親切,容貌和穿著像極了台灣桃園、新竹和苗栗一帶的同胞鄉親,讓我幾度懷疑是行走在桃、竹、苗的鄉村路上。一棵大榕樹下有座「伯公廟」,幾位村民在廟前擺上供品,拈香祭拜。樹幹上綁滿紅絲帶,把老榕樹打扮得喜氣洋洋。樹下坐著一位拉胡琴的老先生,悠揚的琴音引來眾人圍觀。村民笑說:「是拉給『伯公』聽的。」託「伯公」的福,讓遠來的旅人得以聆聽到優美琴音。夕陽中親近土樓以百年樹人為家訓的「振成樓」,嫻靜優雅地挺立在夕陽餘暉中。入口處的大廳和庭院裡,擺設了幾個販賣紀念品和零食的攤位。往裡走,長廊上有位婦人在廚房前的水槽洗菜,身邊跟著小孫子。霞光灑在上方簷廊,紅燈籠和晾晒的衣服,為古老的土樓注入尋常生活氣味,讓它充滿了人間溫度。客家生活溫柔夜折返回福裕樓,門前一群遊客圍著解說員聽導覽,頭頂斗笠,一身客家婦女裝扮的女子,詳細介紹土樓建築和先民艱苦奮鬥的精神。天色逐漸暗下來,燈籠一一亮起,喜氣的光暈,把土樓妝點得婉約溫柔。晚餐安排在中庭進行,燭影搖曳中,大夥開心享用客家美食。託一群來自上海外籍學校師生的福,晚上在客棧前空地上,有幸觀賞到客家歌謠和人偶表演。我們的房間在二樓,拉開咿呀作響的木門,裡面斑駁的牆壁旁,擺放兩張木床,木窗台上,放著一些零星雜物。這場景,讓我彷彿回到幼時農村的居家臥室,簡陋卻溫暖。伴著濃濃懷舊情,悠悠沉入夢鄉。清麗的山村早晨隔日清晨,窗外幾聲雞鳴,喚我起床。匆匆梳洗畢,背起相機下樓。天色濛濛亮,沿著河邊的台階往上走向橋頭。橋下溪水清澈,小巧玲瓏的「如升樓」婷婷玉立在溪邊,像純真清麗的村姑。柿紅時節,婦女早起忙著削柿子,曝晒後製成美味柿餅,是遊客喜愛的伴手禮。橋頭邊的洪川小學校門口,一位阿嬤對3個孫子殷殷叮嚀。早餐後,謝別客棧老中青三代主人,把行李放上車。循著昨天的路徑往下走,沿路看見村民挑著豐盛供品前行,探問之下,原來今天農曆9月23日是媽祖得道升天日。跟著他們走,遠遠望見一座白色媽祖雕像,巍然聳立在天后宮前,護佑著這片土地和生靈。大殿裡,男女老幼,或跪或立,禮敬感恩媽祖的庇佑。將近10點,坐上車,依依揮別這方隱在深山中的桃花源。 前一篇文章 【海闊天空】 十鼓文化村 重現藝術風華 下一篇文章 【印象旅人】 走入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熱門新聞 01響應零飢餓 日光寺廣贈公益米2025.10.1002佛光山大明寺、宏法社 獲頒苗栗縣績優宗教團體2025.10.1003【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2025.10.1004香港佛光緣美術館 唐代宮廷服飾復原展2025.10.1005輝達進駐北士科 可專案設定地上權 2025.10.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青年—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2-22025.10.1007【人間小品】 歲月的浪淘沙2025.10.1008【美味食光】交換早餐2025.10.1009【生活快門】全台最老郵筒2025.10.1010施莫會2025.10.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印象旅人】鬧區中的湧泉公園走訪三坑 省思黑白人生【印象旅人】盧比安納可愛的水龍頭【海闊天空】繞一圈瀨戶內 品賞關西文史 作者其他文章【影像筆記】荷塘變奏曲【海闊天空】 探訪古文明 【人間風景】公車站旁的花與果【紀實攝影】台北天空 風與雲愛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