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學者經研究推斷,香港本地約有2萬名新冠病毒隱形患者,占香港人口0.3%;相關研究並指接種疫苗有效。
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自去年4月起研究COVID-19的隱性傳染,為期1年,期間招募了超過4000人參加,當中有6人或0.14%被驗出有抗體,即曾經感染COVID-19 病毒。
研究團隊26日公布有關結果指出,以此推算,香港約有2萬名隱性患者,占香港人口0.3%,比例較外國低。
另外,研究團隊為111名已經接種兩劑疫苗的人抽血檢驗抗體,結果發現全部人的抗體測試都呈陽性,證實疫苗具保護作用。
研究團隊指出,由於感染及疫苗接種率低,大部分人沒有抗體,而鄰近地區的疫情反覆,加上變種病毒肆虐,市民應盡早接種疫苗,以減低感染風險。
目前香港當局為16歲以上市民接種中國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Sinovac)生產的滅活疫苗,以及中國復星醫藥和德國BioNTech合作生產的核糖核酸(mRNA)「復必泰」疫苗。
不過,香港當局計畫捐出部分COVID-19的BioNTech疫苗,原因是港人接種意願低,以及相關疫苗有使用期限。
政府發言人說,全球疫苗供應緊張,為免浪費疫苗,港府會根據疫苗的接種及預約趨勢,計算可能過剩的疫苗劑量,與藥廠商討如何處理,包括延遲或不付運預訂疫苗,或透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疫苗全球獲取機制等管道,捐贈給其他更需要疫苗的地方。
香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幸運的地方之一,有夠多疫苗讓750萬人口都接種。
但因當局鎮壓異議人士導致對政府的不信任高漲,再加上網路上錯誤訊息流傳,以及這個城市因病例相對較少而缺乏急迫感,導致對接種疫苗態度猶豫的情況嚴重,因此施打情況令人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