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庫存量大,現階段白米數量充足價格合理。但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長期乾旱,農委會規畫中長期計畫,除了取得行政院4年計畫預算建置水情資訊整合系統外,也會引導集團、產銷班補助節水措施,長期抗旱。圖/資料照片
影音來源: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
【本報台北訊】因為今年乾旱嚴重,農作物是否因此減產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揚?農委會表示,現階段還沒有影響,以稻米來說,今年一期稻作休耕7.4萬公頃,幾乎是原本一期稻作一半的面積,由於稻米庫存量大,現階段白米數量充足價格合理。但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長期乾旱,農委會規畫中長期計畫,除了取得行政院4年計畫預算建置水情資訊整合系統外,也會引導集團、產銷班補助節水措施,長期抗旱。
農委會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表示,我國的稻米到今年2月底還有庫存81.9萬公噸,這數量可以足夠供應8個月,加上今年一期稻作5月份從最南端屏東產區就會收穫上市,因此我國稻米供應無虞,目前價格平穩,國際價格也合理,現階段我國白米零售價每公斤平均批發價約42元,與去年同期上漲2%,供應充裕。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面臨乾旱,會維持續穩定果品價格,水果結果過程中導入灌溉系統,果實就會正常發育,現階段持續針對果樹進行輔導,維持產量與品質,現階段產量並沒有降低。但沒辦法預測未來是否納災損,災損有一定的規範,農民若知道有方法維持產量與品質,一定會窮盡力量去做。
他表示,氣候變化會更趨極端,2020年面臨的旱象,在未來將可能是常態,中長期會建置水情資訊整合系統,已經向行政院申請四年計畫,一年1.9億元;另外還有高光譜判識作物缺水、土壤水涵養數位資訊系統等等;一方面研發節水技術,精準配水技術,讓水資源有效利用;但他認為最終還是需要育種,過去的農作物品種都是在水資源充足的情況下育成,現階段應該強化抗逆境、抗旱作物品種。
農委會農水署署長蔡昇甫表示,這次盤點農作物輪灌、省水,若整套省水系統都有做,比沒有做省水系統者可以減少50%的用水,但農業水資源節省識有時間性,枯水期可以用措施省水,但若是汛期,農水則具有滯洪功能,可引致農田涵養水源,全台農田水利灌區補注地下水20億噸,才讓我國地下水源更豐富。
蔡昇甫說,農委會的節水設施補助經費一年有2億元,個人戶每戶補助不超過40萬,到今年3月約補助1600多戶(經費約1億),跟去年同期相補,裝置節水設施者多出了50%;陳駿季表示,未來在平地區、作物集團產區、契作區共同裝置節水設備,可讓節水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