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沒水? 其實藏在地殼下

 |2021.03.19
2553觀看次
字級
NASA資助的研究指出,火星的水沒消失,而是滲入火星地殼的礦物之中。圖╱資料照片
毅力號登陸火星,每天都在探索火星和收集資料。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數十億年前的火星充滿著湖泊和海洋,但曾經汪洋的火星後來變成荒涼一片的岩石星球;原來的水哪兒去了?始終是個難解之謎。一般認為,火星的水大部分逸散到了太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資助的新研究卻說,這些水哪兒都沒去,只是滲入火星地殼的礦物之中。

新報告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主要執筆人薛勒(Eva Scheller)表示:「地殼形成所謂的含水礦物,所以礦物結晶體裡其實有水」。事實上,在薛勒的模型顯示,火星早期的水,現在仍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九十九存在礦物中。

科學家認為,火星早期有足夠可覆蓋整顆星球的水,約一百至一千五百公尺深;由於火星很早期就失去了磁場,大氣漸漸逸散,科學家過去假定火星的水之所以消失,就是因為大氣逸散造成。

但十六日的這份新報告卻說,火星早期的水雖有部分確已消失,大部分的水至今依舊存在。

團隊運用火星探測車取得的觀察資料以及對火星隕石的觀測,著重研究水的重要成分「氫」。

氫原子有不同種類,大部分氫原子原子核只有一個質子,但約百分之零點○二氫原子既有質子也有中子,因此它們重量較重。這種氫就是所謂的「氘」,或稱「重」氫。

由於較輕的氫會以較快的速率逸散到大氣中,火星表面流失大部分的水到大氣中,會留下相對較多的氘。

37億至40億年前

水消失最多

但考量到火星早期據信擁有相當龐大的水量,加上太空船觀測到現今的氫逸散率,單以大氣逸散,無法解釋目前氘對氫的比率。

因此這份研究的作者表示,火星變成如今這種光景,是兩個機制聯手造成:既有水滲入火星地殼的礦物中,也有水逸散到大氣裡。

薛勒說:「只要有岩石,且岩石和水交互作用,就會發生一系列非常複雜的反應,形成含水礦物。」這個過程就是地球也會發生的「化學風化」作用,像是黏土就是這種作用形成,火星上也有黏土。

但地球的火山會把水循環到大氣中,火星沒有板塊,因此水一旦消失,改變就是永遠。

根據團隊模擬,火星在三十七億至四十億年前消失最多水。薛勒說,換言之,「火星過去三十億年間的樣貌,就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差不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