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防疫旅館一月下旬預定爆量,市府正積極協調防疫旅館投入。
圖╱桃園市觀光旅遊局提供
台北市防疫旅館服務人員忙著回覆民眾相關住宿問題。
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原本被指揮中心視為邊境防疫「大防護罩」的檢疫旅館,如今卻成為防疫破口,去年十二月八日浙江台商(案七一九),經病毒基因定序,其病毒竟與同住台北市某家檢疫旅館、自德國入境的確診者(案六九三)幾乎一樣,國內感染科專家認為,此證實浙江台商應是在國內防疫旅館染疫。
案七九一去年九月中旬至中國大陸浙江洽公,十一月二十二日返台,防疫旅館居家檢疫住三樓期間,返台十二天現症狀,出境當天浦東機場出現群聚,機場感染風險高,指揮中心一度以防疫旅館無人確診,滅本土染疫之火,不料隔天意外發現案六九三曾住同旅館六樓,再引本土染疫爭議。
當初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研判,該防疫旅館檢疫者報到後,皆透過樓梯前往房間,檢疫期間透過通訊軟體溝通與旅館人員,將外送餐點放在門口,檢疫者不用走出房間,非同天到達旅館,兩人不會有接觸。針對十四名防疫旅館工作人員進行採檢病毒核酸檢驗及血清抗體採檢。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在例行記者會,被問及一個月前的比對結果,他說,兩人的基因定序,研判兩株應屬同一系列,兩人感染源備受矚目,但陳不願多談,僅說防疫旅館工作人員及與確診者同時入住者採檢結果皆陰性,「兩個就很相像,但已經結案」。
莊人祥表示,去年十二月十日環境採檢,含個案房間的門把、電話、遙控器、馬桶、空調出風口及公共區域的一樓、三樓及六樓樓梯間,皆為陰性;但當時最早提出防疫旅館染感管控有疑慮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仍認為,病毒序列一樣就是防疫旅館出問題,一人一室非萬靈丹。
黃立民說,RNA病毒變化快,「只是病毒基因相似就是群聚」,不排除空調空氣傳播惹禍。雖工作人員或與確診者同時入住者皆陰性,但不能排除有某位既非防疫旅館員工、也非住宿者的感染者客人同時與兩人接觸,造成疫情,社區就是有個案,台灣才會不斷有輸出病例。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張科則認為,個案不一定在旅館中被傳染,若在旅館感染,「比起共同接觸者,我覺得他們曾共用物品可能性很高」,如餐車托盤等個人用品;但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即使兩例為同一株,有可能不同地方感染全球主要流行病毒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認為,該防疫旅館僅兩名確診者,難以判斷到底是一起感染還是分別感染,雖坦言確實是可能發生社區感染,但浦東機場於台商返台時曾發生大規模群聚,研判在境外感染的機率較高。
成為防疫旅館條件
1. 旅館管理及相關人員須通過訓練
2. 需有獨棟、分層、分區等方式入住
3. 避免與一般民眾共同電梯
4. 需提供檢疫期間餐飲
5. 需保持門禁、禁外人入內
6. 盡量以電話等方式聯繫
7. 費用優先採記帳方式,退房繳付
8. 拋棄式消耗品勿留給下一位住客
9. 毛巾更換裝入塑膠袋綁好置於門外
10. 公共環境需每日至少清潔消毒一次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