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知名的忠忠小販中心(Chomp Chomp Food Centre)。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昨天宣布,新加坡小販文化及南韓燃燈會申遺成功,這是新加坡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項目,也是繼植物園二○一五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第二次申遺成功;而南韓則是多年來已經有二十一項目申遺成功。
提供身分認同感
具多元文化特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IGC)十六日召開第十五屆會議。評估團認為,新加坡小販文化符合申遺五大條件,包括小販文化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其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為不同世代的新加坡民眾提供身分認同感及延續性;小販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有助促進對不同宗教、文化的了解等。
小販中心(或稱熟食中心)不僅是新加坡庶民美食中心,更是重要的文化記憶。新加坡在一九七○年代為了清理市容,讓街邊的流動攤販聚集在乾淨與衛生的環境中營業,並向當地人提供各式各樣價廉物美且簡單便利的餐點、以及一個社交場合,因而設立了一種讓街頭攤販或「小販」進駐的小販中心(或稱熟食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這些中心成為「社區的用餐區」,讓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人們齊聚一堂,分享對於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餐飲經驗。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國家環境局及全國商聯總會指出,在申請過程中,不同社群積極主動參與,凸顯了多元環境下的文化遺產。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唐振輝表示,小販文化在新加坡各行各業民眾心中有特別的地位,反映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及多元文化社會認同。
超越國籍、種族
真理之光照世界
南韓二○一三年提交入遺申請,委員會評價稱,「燃燈會」文化傳統代代相傳並與時俱進,展現出以包容性超越國籍、種族、宗教、殘疾界限的文化多元性,並在困難時期為團結社會、攻克難關發揮重要作用。
燃燈會起源於農曆四月八日釋迦牟尼佛聖誕,是韓半島(朝鮮半島)用於慶祝佛陀誕辰的傳統慶典,其宗旨為以真理之光照耀世界,並打造沒有歧視、物產豐饒的世界。
燃燈會是為了慶祝佛陀聖誕而舉行的活動。三國史記中,新羅景文王六年(八六六年)和真聖女王四年(八九○年)都有「去皇龍寺看燃燈」的史料記錄,具有十分悠久的傳統。現在已發展成為每人都能參與的代表性春季慶典,燈會期間會用竹子、韓紙等等材料製作綵燈,以用來裝飾寺廟和街道,並舉辦遊行活動。
南韓於二○一一年將宗廟祭禮與祭禮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後,先後已有二十一個項目申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