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計畫近日公布報告,指出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許多國家實施封鎖和限制措施,使得2020年的碳排放減少了7%,創下紀錄。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近日公布年度評估報告,指出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許多國家實施封鎖和限制措施,使得2020年的碳排放減少了7%,創下紀錄。
10日發表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上的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40億公噸,相較於2019年的364億減少了約24億公噸,大大超過先前的紀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的9億公噸,及2009年金融危機最高峰時的5億公噸。
研究團隊指出,碳排放減少主要是因人們待在家中,汽車或飛機旅行的次數大減,若分種類來看,運輸業對減少碳排放做出最大貢獻,在4月第一波疫情高峰時,汽車的碳排放減少了大約一半,而截至這個月,公路交通的碳排放和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航空業則大幅下降了40%,但團隊也預估疫情趨緩後碳排放量會有所回升。
報告中還提到,碳排放減少最多的是美國,幅度達12%,其次是歐盟的11%,至於中國,由於致力於經濟復甦,因此碳排放下降幅度約只有1.7%。
至於占全球碳排放約22%的工業,今年也在部份國家採取嚴格封鎖措施下,減少了30%。不過縱使今年碳排放有所下降,但全球平均每秒仍排放1075公噸的二氧化碳。
全球碳計畫的報告通常會呈給聯合國氣候會談,但因受疫情影響,會議延後到明年才會舉行,但專家也警告,現在要判斷2021年或之後碳排放的反彈還為時過早,各國如何執行經濟復甦計畫,將攸關碳排放的長期趨勢。
根據五年前通過的巴黎氣候協定,十年內每年必須減少約10億至20億公噸的碳排放,才能讓地球升溫限制在攝氏2度以下。
聯合國本周也曾警告,若仍無法轉換再生能源,2020年史無前例的碳排放減少,將對長期暖化趨勢構成「無法忽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