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愛,疫起關懷」行動,由馬來西亞佛光山、國際佛光會、星洲基金會,以及祝福文化基金會再度聯手捐贈糧食給弱勢群體。
圖╱人間社記者蔡偉傳
【人間社記者胡耀森仁嘉隆報導】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馬來西亞百姓生活已徹底被顛覆,尤其是貧困家庭,以及容易被忽略的弱勢群體,不僅生計嚴重受到打擊,甚至三餐不得溫飽。為此,馬來西亞佛光山、國際佛光會攜手《星洲日報》、星洲日報基金會以及祝福文化基金會,十一日再度展開「人間有愛,疫起關懷行動」公益活動,第三度以捐贈米糧的方式,向弱勢群體表達關心。
這次公益活動獲得多位善心人士的支持,總共籌獲總值逾十萬令吉(約新台幣七十萬元)、約十噸重的糧食和生活用品。
經過篩選後,這些物資將捐給巴生河流域六十八家福利中心,以及全馬各地五十二個貧困家庭。
點滴善心 匯聚成河
十一日於佛光山東禪寺舉行贊助商移交救濟品儀式,隨後義工即開始把物資分配裝箱,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送到需要的人手上,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指出,這次善心活動主要針對弱勢群體,他相信大馬人懷著慈悲之心,眾人點滴愛心就如蠟燭火苗,結合燃燒可變成火炬力量,「在疫情期間,不要感到難過、沮喪,我們應該聚成一股力量行善舉,若不能貢獻就說好話」。
法師強調,人間需要大家互相關懷與努力,每個人都把善心發揮出來,就是舉辦這次活動的意義。
「人間有愛,疫起關懷行動」策畫人、身兼星洲日報基金會副主席及祝福文化基金會義務執行長蕭依釗說,常尋求佛光山合作,是因為佛光山有號召力,登高一呼就有大量義工響應,且具存放物資的空間,每次行動都能圓滿成功,幫助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次善心活動再次證明,大馬華人是有愛心的族群」。
這是星洲基金會和佛光山第三次聯手,向弱勢團體和家庭送暖,今年五月首次捐糧給一百家福利中心,第二次則在九月捐助彭亨州文冬五十戶家庭。
惜福布施 傳遞祝福
伸援單位之一、同泰祥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林培坤與星洲基金會合作逾十年,透過該平台行善,參與公益活動,關懷需要援助的群體,履行社會責任。他說:「很多人失去工作,我們屬於比較幸運的一群,因此希望能協助失業和無收入人士。在接到這項活動的消息後,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另一名善心人士林渭旋則說,他是受爺爺影響而加入行善行列,期盼在社會散播行善種子,援助更多人。
受惠團體之一的淨願慈懷之家聯合創辦人楊寶美表示,在疫情期間,中心面對物資和善款減少的問題,幸運的是,還是獲得許多善心人士的幫助,「我們面對的最迫切問題是缺少糧食,除了末期癌症患者,中風患者也需要食物,善款反而是其次」,有幸在這項送暖活動中受惠,非常感謝覺誠法師及蕭依釗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