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結福德廟具有全台最高的銅雕土地公。圖╱戴永華
【本報宜蘭訊】蘭陽平原分溪南、溪北,四結福德廟位於南北地理位置的中間,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建廟以來,原是社區鄰里小廟,後來打造一座二十公尺高的「銅雕土地公」,成為新地標。近年來,廟方藉由民俗文化活絡宗教,香火鼎盛,躍升成為地區型廟宇。
四結福德廟兼具信仰、觀光、文化,曾是鄉土劇拍攝場景,主祀福德正神,一樓後殿供奉五路財神及天官大帝,是求財聖地。
四結福德廟一九八八年改建,帶給地方平安順遂,信徒大會討論決定興建金身土地公,於是斥資一千六百萬元,打造一座高一百九十六公分、外包一千六百兩純金的土地公,安座於殿內。廟方總幹事陳榮楷表示,金身土地公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從中國大陸江西啟程,運送途經香港,再到台中港,輾轉來宜蘭,同年底開光點睛。
不過,最顯眼的還是後殿四樓外、高二十公尺的銅雕土地公,加上基座總高度三十八點二公尺,重量一百九十五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