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諾貝爾和平獎九日揭曉,由世界糧食計畫署獲殊榮。
圖/法新社
諾貝爾和平獎九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揭曉,由隸屬聯合國的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獲殊榮。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和平獎九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揭曉,由隸屬聯合國的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獲殊榮。近年多國衝突不斷,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更肆虐全球,挨餓及處於飢餓邊緣的人數激增。諾貝爾和平委員會盛讚糧食署長期致力消除飢餓及提高糧食安全,並引用該機構的發言,「直到我們有疫苗的那天來臨之前,食物是對抗失序的最佳疫苗」。
糧食計畫署發言人表示,得知獲獎「甚感光榮」,同時也是重要的提醒,必須繼續為消除飢餓及保障糧食安全努力。
諾委會在發表記者會開宗明義指出,國際團結與多邊合作前所未有的重要,因此決定將和平獎頒給糧食署,表彰其打擊飢餓問題的長年努力。
世界糧食計畫署在去年援助八十八個國家,因糧食不安全與飢餓所苦的九千七百萬人。
諾委會在聲明中指出,二○一九年全球處於嚴重飢餓的民眾激增至一億三千五百萬人,是近年來最高,多數肇因於戰爭與武裝衝突。今年爆發新冠疫情,全球飢餓人數更大幅增加,葉門、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南蘇丹和布吉納法索等國,遭遇暴力衝突和疫情侵襲雙重打擊。
飢餓問題和武裝衝突形成惡性循環,武裝衝突導致糧食不安全與飢餓,而糧食不安全與飢餓恐造成潛在衝突爆發,以及激化暴力。除非停止戰爭和武裝衝突,否則永遠無法達成零飢餓的目標。
諾委會表示,在糧食署及其他糧食援助組織面臨財務支援不足的情況下,世界正面臨驚人的飢餓危機。諾委會強調,提供援助以提高糧食安全,不僅能防止飢餓問題,更能改善世界穩定與和平。
今年和平獎候選者共三百一十八組,包括兩百一十一名個人和一百零七個團體,數量是歷來第四高。和平獎頒獎典禮將於十二月十日於奧斯陸舉行,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今年的儀式將縮小規模,得主可獲一千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三千兩百萬元)獎金。
去年的和平獎得主是衣索比亞總理艾比伊,表彰他二○一八年和鄰國厄利垂亞簽署和平協議,結束多年的邊界衝突,並致力國際參與。
今年正逢聯合國成立七十五周年,糧食署獲頒和平獎可說是錦上添花。此前聯合國多個轄機構也曾獲頒和平獎,包括難民署、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國際勞工組織、維和部隊、國際原子能總署和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聯合國本身及時任祕書長安南於二○○一年同獲和平獎。
聯合國於二○一五年將消除飢餓列為「永續發展目標」的優先項目之一,糧食署也成為帶領達成目標的火車頭,並透過外交手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糧食署財源來自各國政府及私人捐獻,去年收到捐款總額約八十億美元。
小檔案
世界糧食計畫署
˙1961年成立,總部設於義大利羅馬,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
˙在全球擁有超過80個國家辦公處,致力消除飢餓與營養失調問題。人間福報編輯部/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