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C肝病毒 3學者獲醫學獎

 |2020.10.06
1210觀看次
字級
諾貝爾醫學獎五日揭曉,美國籍亞爾特(左起)、英國籍霍頓和美國籍萊斯獲獎。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二○年諾貝爾獎從五日起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簡稱醫學獎)得主昨天下午出爐,由美國病毒學家亞爾特(Harvey J.Alter)、萊斯(Charles M.Rice)及英國學者霍頓(Michael Houghton)摘下桂冠,三人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拯救全球數百萬人的貢獻共獲殊榮,共享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三千三百七十萬元)獎金。

今年全球深陷新冠病毒風暴,這場世紀瘟疫也讓本年度的醫學獎格外引人關注。負責遴選醫學獎得主的瑞典「卡羅林學院諾貝爾會議」指出,透過血液傳播的肝炎,是導致肝硬化、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問題,本年度三名得主的開創性研究發現,即為繼已知的A型、B型肝炎病毒後,首度發現C型肝炎病毒。

亞爾特對輸血後肝炎進行的研究,確認大多數病例並非感染醫學界已發現的A型或B型肝炎病毒,從而確立某種不明病毒才是導致慢性肝炎的常見病原;霍頓則成功分離出此前未知的病毒基因組,確認C肝病毒確實存在;萊斯的研究則證明C肝病毒即為引起肝炎的病原,三人承繼著彼此的研究成果,最終鑑別出C型肝炎病毒。

諾獎委員會指出,三人的開創性發現寫下歷史,為大多數無法解釋病因的血源性肝炎(blood-borne hepatitis)找到病原,從而使後續得以展開血液檢測方法與抗病毒藥物的研發。由於C肝病毒多由共用針頭或輸血傳播,在研發出血液篩檢法後,大大提升了輸血安全性,也使病毒感染率大幅降低,藥物治療更使C型肝炎從此得以治癒,不再是「不治之症」,讚揚三名得主的貢獻「拯救全球數以百萬人的性命」。

研究團隊有台灣病毒學家

值得一提的是,霍頓一九八九年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團隊中,有一位成員是來自台灣的病毒學家郭勁宏。郭勁宏畢業於台灣大學醫技系,是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博士,曾獲多項學術大獎。

而受新冠疫情影響,將於十二月十日諾貝爾忌辰登場的諾獎頒獎典禮將不循往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舉行儀式,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獎牌與證書;而是改採線上形式舉辦,實況轉播得主在各國領獎的畫面,創下一九四四年以來首例。

去年醫學獎由美國癌症學家凱林(William G.Kaelin Jr)、英國醫學家拉特克利夫(Peter J.Ratcliffe)和美國醫學家塞門扎(Gregg L.Semenza)共同摘下殊榮,諾貝爾大會指出,三人研究成果揭露細胞如何適應不同氧氣供給的分子機制,為對抗貧血、癌症以及其他許多疾病建立新策略。諾貝爾獎今天將公布物理學獎得主,七日將宣布化學獎,八日將宣布文學獎得主,和平獎得主九日揭曉,十二日則是宣布經濟獎得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