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7要點 健康快樂過中秋

 |2020.10.03
2754觀看次
字級
圖說:秋天開始天氣轉冷,加上中秋節大快朵頤,老年人秋季養生保健絕對不能少。圖/Pexels

【本報訊】秋天開始天氣轉冷,加上中秋節大快朵頤,一堆燒烤、月餅下肚,常有不少民眾因消化不良,或是血壓、血脂飆升而問診,特別是抵抗力弱的中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調節飲食巧妙進補,更容易患上「中秋病」,因此秋季養生保健絕對不能少,遵從以下7要點,度過快樂的中秋連假。

1.潤燥養肺防感冒

中秋日夜溫差變化大,涼熱不定的天氣,最容易感冒,每日早晨、晚上養成用冷水洗臉、熱水泡腳的習慣,有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適度運動可提高身體禦寒能力,防止感冒發生。

食補部分,可適當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陰潤燥。中老年人脾胃虛弱者,宜食溫熱熟軟的食物。


圖說:可適當服用白木耳、梨等食品,以滋陰潤燥。圖/陳惠惠

延伸閱讀:晚秋養生首重「潤燥養肺」 補水不可少 

2.月餅1天不宜食用超過4分之1

月餅的主要成分是麵粉、白糖、油脂和配料,熱量非常高,普通成人每天不宜超過半個,「三高」人群、老人、小孩不宜超過1/4個。就算是「無糖月餅」僅是指月餅中不含蔗糖,而加入糖醇等代糖,進食後不會立即引起血糖升高,且月餅本身含大量澱粉,在人體內最終還是會轉化為葡萄糖,攝入過多,同樣會引起能量和脂肪的超標。


圖說:月餅1天不宜食用超過4分之1。圖/Unsplash

3.用餐七八分飽為宜、少鹽重清淡

節日一到就容易大吃大喝,中老年人必須為飲食好好把關,油膩的食物切記不可多吃,每餐都應吃些蔬菜才較健康。

4.心情平和是關鍵

「月圓人團圓」,中秋期間家人團聚,親朋好友探視,中老年人心境都應均保持一種平和,避免因節日讓心情過於激動,誘發心腦血管等疾病。


圖說:家人團聚要為飲食好好把關,並保持平和心境,對健康有益。圖/Unsplash

5.早晚飯喝粥,午飯喝湯

過節期間,早晚飯可適當喝粥,煮粥時可加人蔘、生薑粥、山藥、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平時不愛喝粥的中老年人可以改喝豆漿、牛奶,若是睡前1小時喝1杯牛奶,對節日期間忙碌的老人們,更有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

飯前喝不同的湯,不僅能有保健作用,蘿蔔湯、冬瓜湯、番茄湯和紫菜湯都是好選擇。


圖說:過節期間,早晚飯可適當喝粥。圖/Unsplash

6.玩樂適度

親人難得團聚不免會聚得比較晚,但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千萬不能與年輕人玩一整夜。此外,中老年人看電視也不要連續看太久,每天不應超過4小時,且應選擇輕鬆的喜劇片和音樂等。

7.保持三有

全家聚會,兒女也要保證老人「三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有度。古人講:「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就是指老年人隨時都可能出現意外,一碗米飯、一個小笑話或者一個意外的消息,都有可能打亂他原有的生活規律和平靜心緒。就連看電視這種輕鬆活動,對老人來說其實都是危險的事,因為極易「過度」,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和緊張心情,會造成老人身心疲憊,一旦「三有」被打亂,就容易讓老年人身體出問題。


圖說:聚會時,兒女要能關照老人「三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有度。圖/Unsplash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