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籍新住民 會教台語、用影像紀錄移工生活 |2020.10.02 語音朗讀 27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印尼籍新住民王玉玲(右一),連2年帶領東港的印尼移工學台語。圖/屏東縣府文化處提供 【本報屏東訊】印尼籍新住民王玉玲,嫁來台灣14年,除了通譯員角色外,她也參與屏東縣府文化處「新住民社造培力及文化推廣計畫」,連2年帶領東港的印尼移工學台語,認識在地,用影像紀錄移工生活,讓更多人認識屏東。王玉玲嫁來台灣後,曾在鐵工廠、建築工地、油漆工,自助餐等工作,婚後育有一對兒女,她從事人力仲介公司翻譯人員3年多,她帶著兒女們一起生活,一起參與計畫,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對陪伴移工來說,我不覺得我只是一位通譯,很多時候我比較像他們的家人。」王玉玲說,她也是新住民,更能夠感同身受協力許多移工在台生活工作與適應問題,這幾年她用流利的中文和台語來化解雙方的文化矛盾和勞動處境。住在東港鎮的王玉玲說,東港的印尼移工約有3千多人,她每周一天固定到東港清真寺開辦台語課,讓移工慢慢學習台灣的生活用語,藉由每次的聚會,互相分享,了解生活情況。圖說:印尼籍的新住民王玉玲帶著兒女,一起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圖╱劉星君王玉玲觀察,移工常因為語言不通關係與老闆吵架,產生隔閡,台灣老闆總認為「你是我請的工人,所以你的時間都是我的」,但移工也是有他們的休息時間,每周六晚間,大家一定會出來,在亮亮的地方、公園,或是圍著空地聚餐。除了教移工台語,王玉玲帶著移工「迺夜市」,推薦好買或好吃的美食,走訪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三地門琉璃橋、勝利星村等縣境內景點,讓移工認識屏東的人文特色。王玉玲說,期待透過計畫的陪伴和影像紀錄,帶領移工用手機紀錄東港,也藉此記錄社會意象、漁村影像和移工日常身影,讓更多人關注了解東南亞移工與文化交流議題。圖說:印尼籍的新住民王玉玲帶著兒女,一起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圖╱劉星君 前一篇文章 美50參議院員聯名致函 敦促展開美台貿易談判 下一篇文章 美國明年接收1.5萬難民 首納香港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8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2025.11.0109【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10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興新村活化 省主席官邸變身餐廳翡翠水庫支援發電 台電須付補償費林信義:台灣於APEC能見度提升國軍裝備採購 證實5案延宕鄭麗文:讓國民黨羊群變獅群APEC林信義進場與國旗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