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籍新住民 會教台語、用影像紀錄移工生活 |2020.10.02 語音朗讀 27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印尼籍新住民王玉玲(右一),連2年帶領東港的印尼移工學台語。圖/屏東縣府文化處提供 【本報屏東訊】印尼籍新住民王玉玲,嫁來台灣14年,除了通譯員角色外,她也參與屏東縣府文化處「新住民社造培力及文化推廣計畫」,連2年帶領東港的印尼移工學台語,認識在地,用影像紀錄移工生活,讓更多人認識屏東。王玉玲嫁來台灣後,曾在鐵工廠、建築工地、油漆工,自助餐等工作,婚後育有一對兒女,她從事人力仲介公司翻譯人員3年多,她帶著兒女們一起生活,一起參與計畫,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對陪伴移工來說,我不覺得我只是一位通譯,很多時候我比較像他們的家人。」王玉玲說,她也是新住民,更能夠感同身受協力許多移工在台生活工作與適應問題,這幾年她用流利的中文和台語來化解雙方的文化矛盾和勞動處境。住在東港鎮的王玉玲說,東港的印尼移工約有3千多人,她每周一天固定到東港清真寺開辦台語課,讓移工慢慢學習台灣的生活用語,藉由每次的聚會,互相分享,了解生活情況。圖說:印尼籍的新住民王玉玲帶著兒女,一起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圖╱劉星君王玉玲觀察,移工常因為語言不通關係與老闆吵架,產生隔閡,台灣老闆總認為「你是我請的工人,所以你的時間都是我的」,但移工也是有他們的休息時間,每周六晚間,大家一定會出來,在亮亮的地方、公園,或是圍著空地聚餐。除了教移工台語,王玉玲帶著移工「迺夜市」,推薦好買或好吃的美食,走訪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三地門琉璃橋、勝利星村等縣境內景點,讓移工認識屏東的人文特色。王玉玲說,期待透過計畫的陪伴和影像紀錄,帶領移工用手機紀錄東港,也藉此記錄社會意象、漁村影像和移工日常身影,讓更多人關注了解東南亞移工與文化交流議題。圖說:印尼籍的新住民王玉玲帶著兒女,一起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圖╱劉星君 前一篇文章 美50參議院員聯名致函 敦促展開美台貿易談判 下一篇文章 美國明年接收1.5萬難民 首納香港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5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6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7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8如是說2025.07.0909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10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愛國者飛彈 肩負首都圈防空任務漢光演習 河道爆破母公司爭議 街口籲用戶安心M1A2T射靶全中 總統讚:地表最強戰車漢光41號首日 後備旅級動員 演練限制空間戰鬥CPI連3降 外食房租續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