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籍新住民 會教台語、用影像紀錄移工生活 |2020.10.02 語音朗讀 271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說:印尼籍新住民王玉玲(右一),連2年帶領東港的印尼移工學台語。圖/屏東縣府文化處提供 【本報屏東訊】印尼籍新住民王玉玲,嫁來台灣14年,除了通譯員角色外,她也參與屏東縣府文化處「新住民社造培力及文化推廣計畫」,連2年帶領東港的印尼移工學台語,認識在地,用影像紀錄移工生活,讓更多人認識屏東。王玉玲嫁來台灣後,曾在鐵工廠、建築工地、油漆工,自助餐等工作,婚後育有一對兒女,她從事人力仲介公司翻譯人員3年多,她帶著兒女們一起生活,一起參與計畫,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對陪伴移工來說,我不覺得我只是一位通譯,很多時候我比較像他們的家人。」王玉玲說,她也是新住民,更能夠感同身受協力許多移工在台生活工作與適應問題,這幾年她用流利的中文和台語來化解雙方的文化矛盾和勞動處境。住在東港鎮的王玉玲說,東港的印尼移工約有3千多人,她每周一天固定到東港清真寺開辦台語課,讓移工慢慢學習台灣的生活用語,藉由每次的聚會,互相分享,了解生活情況。圖說:印尼籍的新住民王玉玲帶著兒女,一起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圖╱劉星君王玉玲觀察,移工常因為語言不通關係與老闆吵架,產生隔閡,台灣老闆總認為「你是我請的工人,所以你的時間都是我的」,但移工也是有他們的休息時間,每周六晚間,大家一定會出來,在亮亮的地方、公園,或是圍著空地聚餐。除了教移工台語,王玉玲帶著移工「迺夜市」,推薦好買或好吃的美食,走訪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三地門琉璃橋、勝利星村等縣境內景點,讓移工認識屏東的人文特色。王玉玲說,期待透過計畫的陪伴和影像紀錄,帶領移工用手機紀錄東港,也藉此記錄社會意象、漁村影像和移工日常身影,讓更多人關注了解東南亞移工與文化交流議題。圖說:印尼籍的新住民王玉玲帶著兒女,一起記錄移工在漁船工作情景與日常,讓新二代也有不一樣的體驗與成長。圖╱劉星君 前一篇文章 美50參議院員聯名致函 敦促展開美台貿易談判 下一篇文章 美國明年接收1.5萬難民 首納香港 熱門新聞 01海鯤號、小神盾 建造計畫延宕2025.09.0102【遊藝筆記】一騎紅塵妃子笑:唐宋荔枝(下)2025.09.0203談佛教傳統文化月 加拿大電視台專訪多倫多佛光山2025.09.0104紐西蘭佛光山供僧 緬懷星雲大師2025.09.0105鳳山區公所發放物資 佛光山響應2025.09.0206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聞思修2025.09.0107【浮世畫框】一朵雲,行進京都──日本首展小記2025.09.0208《365日》贈瑞典酒店 旅客啟迪心靈2025.09.0209佛光童軍與時俱進 邁向永續發展2025.09.0210【穿越古今】跨度十萬年的 廣都博物館2025.09.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央發函業者 台東反風電 無人船亮相接見棒球冠軍隊 總統讚少年英雄賴:台灣不拿槍桿子紀念和平國慶主視覺 藍紅勾勒雙十藍立院黨團幹部交接 柯建銘遞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