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守城將士後代 保護長城42年 |2020.09.01 語音朗讀 112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六十五歲的張鶴珊,在城牆上巡視。圖/新華社 六十五歲的張鶴珊,在城牆上巡視。圖/新華社 張鶴珊撫摸著長城上的石塊。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身為明朝長城守城將士的後代,六十五歲的張鶴珊是中國大陸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鎮城子峪村的農民,出生在長城腳下的他從小聽老人講長城的故事,逐漸萌生保護長城的念頭,從二十三歲起開始守護著村子附近的明長城,至今四十二年走壞了二百多雙鞋子,被人稱為「長城專家」、長城「活地圖」。保護長城以來,張鶴珊幾乎每天都要在長城上走四十里山路,蟲叮蛇擾、暑熱冬寒,都是張鶴珊常遇到的困難。他勸走放羊人、說服挖蠍人、趕跑偷磚賊,為守長城跟很多人起爭執,儘管困難重重,張鶴珊卻從未退卻。很多人想不通,一個普通農民怎麼冒出保護長城的念頭,而且一做就是幾十年。張鶴珊表示,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高尚、也沒那麼複雜,「我就生在長城腳下,小時候睡不著覺,聽老人『瞎話』,講的都是這城樓裡的故事。長大點我們也沒得玩,就跑去敵樓裡躲貓貓,跟這磚頭門樓都有感情了,看到別人糟蹋我就不痛快」。就是有癮日走幾十公里張鶴珊說,他的祖籍在浙江義烏。十六世紀晚期,張家祖先和近兩萬名義烏籍士兵,隨戚繼光北移至此修建並守衛長城。以後一代接一代,長城修建者的後人也都成了長城守護者。四百多年來的風吹雨打,使得這段古長城破損嚴重。張鶴珊表示,當時他看到長城被損毀,便萌生了保護長城的念頭。從那時起,張鶴珊登上了村外的長城,重新搬回一塊塊青灰色的磚到城牆上,四散的垃圾被帶下山,「到此一遊」的字跡也被他想盡方法擦掉,「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就是張鶴珊的保護理念。從駐操營鎮董家口到平頂峪這十公里的長城、三十二個敵樓、八個烽火台就是張鶴珊的「地盤」,他幾乎每天都要走幾十公里的山路,把周圍的長城巡視一遍。從壯年人到白髮老者,張鶴珊用大半輩子的時間守護長城。張鶴珊說:「保護長城,我就是有癮!」年齡漸長擔心後繼無人但他每月能領到的酬勞其實不多,還得靠種田與講解賺錢維生,張鶴珊一直擔心長城保護人員將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張鶴珊說:「我身體還算硬朗,可是隨著年齡愈來愈大,還爬得動山嗎?這點薪水會有年輕人願意接班嗎?」在保護長城之餘,張鶴珊還致力於傳播長城文化。一九九七年,他成為「中國長城學會」的首批農民會員,整理出長城考察筆記和故事傳說二十多萬字,接待過來自美國、澳洲、紐西蘭、挪威等國家的遊客。此外,張鶴珊也對研究長城產生興趣,聽到精采故事都記錄下來,他寫的幾篇論文在中國長城學會的會刊上發表,廣受好評。張鶴珊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一草一木一磚都要保持原貌,這樣才是原汁原味的長城」。 前一篇文章 泰國出現貓皮卡丘 飼主:因治療變黃 下一篇文章 斷腿海鷗報恩 伴船長出海15年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3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4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5【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6【詩】再現綠川2025.11.07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8【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9佛光山深耕紐西蘭 毛利族傳統禮致謝2025.11.071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小臘腸犬賴床 緊抓棉被不放24.72秒嗑光甜筒冰淇淋 有望創紀錄颱風侵襲海岸 數百年沉船再現蹤全球婚齡最久 最長壽夫妻相守83年南蘇丹視障足球隊 點亮和平之光電動輕貨車 創續航693公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