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自媒體掀古墓熱潮 介紹古墓成網紅

 |2020.08.21
1908觀看次
字級
大陸鎬京遺址。圖/取自中新網
大陸網紅在考古遺址做直播。圖/取自今日頭條
大龍是大陸網路上探墓的大V。圖/取自西瓜視頻
許多民眾前往考古遺址打卡。圖/取自今日頭條

【本報綜合報導】兩岸三地自媒體蓬勃發展,大陸的網紅已不僅僅只在介紹吃喝玩樂,大陸一名「大V」(即社群網路上的意見領袖)專攻的主題是探墓,就是拍攝介紹野墓,在網路上聲名大噪,在西瓜視頻上擁有700多萬的粉絲。不過,隨著該名大V爆紅,有越來越多網紅投入探墓拍攝,吸引大批民眾前去考古現場打卡,引發一場古墓直播狂歡的現象。

這名大V在網路上的名稱叫做大龍,他是大陸第一個做探墓影片者,網友都稱他為「古墓龍」。他在西瓜視頻的簡介是「走遍中國5A景區和古代墓葬」,至今已完成明代、漢代、清代三個朝代帝陵墓葬合集,而大龍介紹的5A景區,總是能比其他大V更具看頭,比如他曾拍攝過故宮未開放的區域。

大龍在2018年9月拿著一台手機,在沒有其他人力與設備的協助下,開始探墓與介紹5A景區的拍攝。2019年他決定放手一搏,全力投入,短短幾個月爆紅,在網紅界有一席之地。

大龍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2018年短視頻(即影片)行業已是白熱化階段,各種內容令人應接不暇,旅遊達人也很普遍,拍攝內容太多。當時他認為,自己的優勢就是對墓葬與景區的歷史知識,他摒棄走馬看花式的拍攝,在探墓時介紹歷史的來龍去脈,將自己定位在景區與古代墓葬的知識傳遞者。

隨著大龍的爆紅,現今大陸網路上越來越多以拍攝古墓為題材的網紅,有人戲稱,這種現象是「拍視頻的比考古的人還多」。光是抖音,以古墓為題的播放量高達3.9億次。

陸媒南方周末即對這種現象做過描寫,今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某村發現到一個宋代古墓考古現場,消息一出後,網紅蜂擁而至前來拍攝。原本寧靜嚴肅的考古現場,考古人員與當地文化部門進行專業的文化研究,但網紅們紛紛前往報到,在周圍架起攝影機,有的爬到樹上,有的站在車上,有的還損壞圍欄,要在第一時間內向大陸全國民眾分享。

網紅的介紹如漣漪般掀起效應,吸引了人流,民眾前來打卡拍照,之後還形成了市集,連套遊戲圈的生意小攤都出來。鄰近這個考古現場的村民聽到此地人多,就前來擺麵攤,一名41歲的村民說,疫情期間廟會都取消了,他因此前來擺攤,每天9點出攤,等人潮散去才收攤,生意好時一天能賣700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2800元)。該位村民以「成千上萬」形容當時圍觀發掘古墓的群眾數量。

針對這種網路興起的探墓影片現象,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劉衛紅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大陸目前的「公眾考古」處於低層次模式階段,像是早期的「農家樂」,只是帶著民眾粗略參觀一下考古現場,聽一下考古人員的簡單講解,而沒有深度參與到考古。

劉衛紅指出,考古人員注重遺址的發掘,不重視如何闡述遺址價值,這是一個行業領域的局限性。因此,專業考古話語權不足、地方文保力度缺失,許多因素交雜,讓大陸的「古墓熱」最終是以古墓直播短影片等「粗糙」的民間表達進入大眾視野。

考古界彷彿掀起菁英界與草根界的拔河,也有輿論聲音認為,官方應該要管管這些私探古墓的網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龍以個人之力喚起民眾對古墓的興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