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國對抗新冠病毒疫情屆滿七個月,台大校長管中閔昨於「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中提及疫情對全球帶來的五大衝擊,包含國際供應鏈、商業模式、教育形式的改變、美國隊長退位、社交距離長期影響等,台灣雖不是疫情重災區,但全球局勢巨變台灣也得思考因應之道;面對後疫情時代,疫苗被視為下半場主角,專家提出台灣須爭取技轉疫苗,台人才有機會在第一時間接種。
管中閔指出,疫情已經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台灣受疫情衝擊影響不大,過去在金融風暴時也順利度過,反觀過去曾遭經濟重擊的國家,從危機中檢視金融體制,把阻力化為助力,經濟反而一躍而上,南韓就是典型的案例,管中閔提醒,台灣抗疫表現優異,但也必須隨時自我檢視並因應。
除了因應國際趨勢,針對疫情的解方,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疫苗將是疫情下半場的主角,台灣疫苗廠八月可能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可望發揮功效。
不過,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不看好我國疫苗研發,她指出,研發疫苗就像照顧孩子,不可能幾個月之內把幾百頓的食物塞進孩子的肚子裡,孩子就瞬間成為長大成人,台灣在此次疫情才出現疫苗研發平台,但國際早行之有年,既然如此,我國應爭取海外研發疫苗技轉,於國內疫苗廠製造,國人也能在第一時間接種到疫苗。